浅论中学政治新课改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时间:2022-06-12 02:11:34

浅论中学政治新课改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摘 要:新课改是近几年在教育界掀起的一股新的教育思潮。进行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实现教育进步、追随时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新课改的目的在于体现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而中学政治新课改的目的也在于发挥学生在思想领域的主体作用。通过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可以让课堂变为一个交流思想的大熔炉。为提高政治新课改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正确理解师生间正确的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以及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关键词:中学;政治;新课改;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新课改有利于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就中学政治来说,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有利于学生充分深入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而不仅仅让学生局限于老师机械的讲解,能自己发表政治言论,从而深刻认识正确的政治思想,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新课改的途径是通过加强师生间的交流、通过对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情感氛围的联系来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学设计,让教学在积极的情感氛围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可以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者的潜在思维意识,从而让学生在特定思维方式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中学政治新课改的必要性

(1)新课改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比较枯燥的政治变得易于理解,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实现自我价值。

(2)新课改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因此实行新课改能激发老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学质量。与旧的政治教材相比,新课改后的教材记忆性内容变少,辩论性内容变多,因此可以督促教师认真解读教学内容。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政治新课改的目的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政治理论进行思考,有利于他提出新的思想,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辩证思维。

(4)政治是一门思想教育,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许多著名的思想理论都是通过激烈的辩证讨论得出的,传统的教学只注重老师的客观教授,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仅对其自身以后的发展有影响,也会对今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新课改通过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他们思维的扩展,也有利于新的教学理论的形成。

二、新课改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践,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得到了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课堂从传统的老师为中心上变为学生为主体。新课改建立了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然而在具体操作上,因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师无法第一时间改变教学方式,导致新课改执行力度不够,改革往往流于形式,无法深入落实。不少初中政治老师还是在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

(1)正确认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成功实现老师角色的转换,从老师单方面灌输改为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辩论的良好习惯。

(2)学生逐渐形成自我主体意识。学生形成自我主体意识,不是指老师要按照学生的要求去教授,而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时间情况,选择一种适合自我学习的方法,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会自我思考,并积极与老师交流。

(3)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在新课改阶段,教学不应只在课堂上进行实施,而应使校园中的任一角落都包含政治知识,时刻提醒老师新课改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在当下学校中主要表现为老师在课上引用校园中张贴的名人名言,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回忆起老师的教授,并能积极思考。

新课改使教育从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为新的课程教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中学政治新课改的转折阶段,还无法形成具体完善的方法,因此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总结,并积极运用已见成效的正确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向乐.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徐韵雪,丁 婷.浅论中学政治新课改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群文天地,2013(2):179.

上一篇:试论如何提升数字资源的读者咨询服务 下一篇:房德里耶斯与法兰西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