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髓内钉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折比较研究

时间:2022-06-12 01:41:12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髓内钉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折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髓内钉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2月,股骨转子骨折的老年患者141例,根据患者和家属的选择分别接受锁定钢板和髓内钉钢板的固定治疗,以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恢复负重时间和治疗2个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髓内钉钢板固定股骨转间骨折比单纯的锁定钢板固定更有优势,手术时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和恢复负重时间早,更适合骨质疏松的不稳定性老年骨折患者。

关键词:锁定钢板;髓内钉钢板;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尤以老年人多见,其比例占所有老年人骨折的32%,占髋部骨折的 50% 以上[1]。髓内钉、 锁定钢板等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哪种方法更有效,笔者以我科3年来接治的1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治疗和跟踪随访,现将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2月股骨转子骨折的老年患者141例,其中男119例、女57例;年龄60~77岁,平均(69.3±2.1)岁;受伤部位在左侧64例,在右侧 77例;伤后就诊时间2~45 h,平均(18.1±1.4)h;按照Evans 分型:Ⅰ型11例、Ⅱ型23例、Ⅲ型82例、Ⅳ型21例和Ⅴ型4例;合并其它器官慢性疾病者29例。入院后常规检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供家属和患者参考选择,根据患者和家属的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年龄60~80岁,头脑清楚,可以配合观察和随访询问;有明确的受伤史,入院后有明确的X线、CT检查结果;无陈旧性骨折;无任何手术禁忌证。

1.3排除标准 患者资料不完整,未骨折前下肢畸形,下肢活动障碍,有严重的心、脑、肺、肾等脏器的原发或继发病。

1.4方法

1.4.1术前准备 入院后即全面检查各重要脏器功能,排除禁忌症,评估全身情况,行骨牵引。

1.4.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垫高患侧,常规消毒备皮。观察组采用髓内钉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

观察组:自大转子顶点外2cm处向骨折的近侧做切口,视情况切开,延伸2~6 cm,在大转子的前中1/3 处钻入,至骨折处后,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将导针套上保护套从股骨髓腔穿出,导针钻入股骨近端,插入髓内钉的主钉,注意钉尾与大转子尖端平齐,牵引患肢外展至成功复位,颈干角恢复正常后,将定位器向股骨头方向钻入,带入螺纹导针,调整和固定股骨头的位置和前倾角。根据导针钻入长度,取螺旋刀片在股骨外侧扩孔,透视满意用钢板锁定,最后用瞄准器上远端锁钉,拧入近端尾帽,清洗术腔,缝合切口,常规引流[2]。

对照组:切口方法同上,显露骨折处后,根据骨折情况复位,复位满意将钢板贴附在大转子与股骨干骨折附近的外侧,用三爪固定器临时固定。确定颈干角、前倾角,将导针沿股骨颈方向钻入股骨头颈内(不钻穿股骨头)[3],拔出导针,确认复位满意后固定钢板近端,放置引流,缝合切口。

1.4.3术后处理 常规应用抗生素,鼓励早期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复位满意后开始进行负重运动。术后12个月内定期随访,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

1.5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2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Harris 髋关节评估。

1.6功能评价 采用 Harris 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优:骨折完全愈合,无畸形,行走、下蹲等髋、膝关节活动同术前;良:骨折完全愈合,髋有≤5°的内翻,负重、下蹲时髋、膝关节活动稍差,有轻度不适疼痛;可:骨折基本愈合,髋有≤15°的内翻,行走时髋、膝关节活动受限,坐立有中度疼痛,生活时需扶拐或需照顾;差:骨折未完全愈合,>15°的髋内翻或>2cm的患肢短缩,不能坐立行走,疼痛,生活自理困难[4]。总有效率=优率+良率+中率。

1.7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3.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在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现将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见表1。

观察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恢复负重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疗效比较,见表2。

治疗2个月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为64.41%,t=1.41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手术是否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固定物的选择,从结果看,两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12个月时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恢复负重时间比对照组短,治疗2个月时,治疗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判定应用髓内钉结合钢板固定治疗,比单纯应用锁定钢板固定有效,此结果与文献相一致[5]。分析成功的原因,观察组的固定由单点固定向多点固定演变,髓内钉有防旋装置,且靠近负重力线,稳定性好,不影响骨折端血供,闭合复位时损伤小,利于早期活动,所以功能恢复快。老年人活动不利,在突然的闪仆跌倒时,易发生骨折,而股骨转子部位是最早骨质疏松的部位,又着力最重,因此比较多发。传统的保守治疗不能恢复解剖结构完全复位,容易诱发并发症,因此,如无绝对的手术禁忌证,建议手术治疗为主,且以髓内钉结合钢板进行内固定效果更佳[6]。

参考文献:

[1]杨豪亮,陈国富.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1):1462-1463.

[2]黄光平,田永红,李芋红,等.股骨近端空心螺钉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341-342.

[3]周松平.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80-81.

[4]魏成勇,王邵俊,左卫峰.52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6):647-649.

[5]李健,黄海,杨波,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8):1513-1516.

[6]Kearon C.Natural history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Circulation,2003,23:122-130.

上一篇: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纤溶... 下一篇: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甘草提取物中甘草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