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玉雕外形的三重美

时间:2022-06-12 12:41:17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通过其外在的形式来展现其内在的精神的,我们评价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也是以外在形式为第一判断要素,继而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对任何艺术来说,外在形式应该是凌驾于内在结构之上的第一要素,形式美在任何艺术创作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玉雕也应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

海派玉雕在美的追求上,集中表现在形式美方面。玉雕创作是通过作者对原材料进行艺术的加工,使玉石和雕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产生特定的趣味性、欣赏性。而这种趣味性、欣赏性就是建立在形式美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玉雕创作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组成的艺术形象。玉雕作品的形式美遵循概括、夸张、寓意、象征等主要原则,不过分强调内容的深化,而要注重形式的外化。

海派玉雕的外在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重美。

线条美

一个合格的海派玉雕设计创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雕刻技艺,同时还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因为玉雕作品所有的设计工序都是借助绘画中的白描技法来进行。作品从腹稿、纸稿直到画到原料上,都用白描的线条来造型,在制作过程中也是用线条来指导和修正,直到最后的了手,都离不开线条,绘画的用线风格直接渗透到玉雕的造型上,进而表现为海派玉雕作品的线条美。

在玉器雕刻作品中线条起了很大作用,线条特有的刻划力和装饰的韵力,使产品雕刻干净利落,让玉质形体清晰脉络分明,使衣带飘然风动,云水超然于世。所以在创作作品时,应适应玉石的特征,用线来表现结构空间、界线转换,塑造作品的运动感和质感。特别是在设计人物件、动物件等反映有灵性的作品中,线条是构成作品动态造型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件好的作品往往需要通过流动的线条来表现设计师的创意,通过线条的长短、粗细、急缓,赋予作品以多种多样的神韵和性格。我国的传统人物绘画“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曲线风格,也无不影响渗透到玉雕造型之中,逐渐形成玉雕人物的曲线美。

比例美

比例是造型艺术形式美的规律之一。公元前6世纪,希腊数学家毕达格拉斯为探讨艺术的节奏规律,从一段长线分两段的长短比例中,发现了1:0.618的比例关系。后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称之为“黄金分割”,它被认为是长方形最美的比例关系,两千多年来,“黄金分割”一直影响着人们的造型活动,人们不自觉地受其影响,特别是在建筑、绘画以及工艺美术领域中,“黄金分割”一直被广泛应用。

玉雕也是很讲究比例形式美的。尤其是在塑造人物题材的作品中,“黄金分割”就显得更加重要,虽然说雕塑是一门夸张的艺术,但是夸张也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这个合理指的就是比例关系的协调。例如:人物讲究立七坐五盘三半,这是对人体比例的要求,面部比例也讲究三庭五眼。当然,玉雕作品也不能完全受黄金比的制约,因为玉石材料形态万变,特别是创作和田籽料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原料的形态和走势,再量料取材、设计位置、合理构图,才能达到整体的比例效果。如花卉、花头和叶的比例,人物、动物形体的比例,主体和陪衬的比例,都构成比例形式美的要素,统筹兼顾才能达到较完美的艺术效果。

夸张美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达利的许多作品,总是把具体的细节描写和任意地夸张、变形、省略与象征等手段结合地使用,创造一种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而中国的京剧脸谱也以强烈的“夸张美”著称,那五彩鲜亮的颜色,吹胡子瞪眼的表情,千姿百态的图案,夸张变形的脸,却最准确不过地展示着角色性格,阐释悲欢离合的剧情,活生生地表达了戏中人物的感彩。

艺术夸张就是使其具有的某些特征或动作夸大一些,使其特征更加明显,但同时又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至于离奇。具有了美术作品特有的表现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尤其海派玉雕,特别强调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因此对作品的夸张化处理显得举足轻重。尤其在罗汉、钟馗、弥勒等人物件的塑造时,对脸部的局部细节进行夸张处理,就更能凸显作品的个性和美感。甚至在有些作品的表现上,更将“夸张”发展成“变形”,以凸显作品强烈的情绪。

形而生韵

小小的玉器中凝聚着数千年来历史、文化和科学的信息与成就,它既是具有深刻美学内涵的艺术品,又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代象征物。它的存在与发展,是各个时代人们按照当时的美学规律和审美倾向所制作并呈现的具象化、物化的美。海派玉雕自成一格,对雕工不过分苛求,但是对神韵的追求则细致入微。形和韵一直是海派玉雕所致力的表现目标,而形、韵的结合,以形生韵,以韵带形,则一直是海派玉雕所追求的较高境界。

上一篇:玉雕文化的功能性思考及应用价值 下一篇:火窑釉烧陶画现映日荷瓶瓷境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