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的旋律在语文课堂上回响

时间:2022-06-11 11:15:11

让美的旋律在语文课堂上回响

语文教学的美育因素十分丰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与任务之一。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现了多方面的美。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这些美的人、事、景、物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学习语文、接受美育的同时,学会去感知美、欣赏美、发现美,并从中晓理悟道。

一、创设语境――感知景物美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言情景的创设及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借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地传达作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语),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文章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给人以生动形象、呼之欲出的感觉。在教师激情语境的指引与感染下,学生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五彩缤纷、硕果累累的秋景图,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揣摩语言――品味意境美

语言是美的信息载体,不论是进行自然美、生活美的教学,还是进行艺术美的教学,都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反复诵读、细心品味,去发现、探索和理解蕴含于语言中的意境美、深沉美及含蓄美。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纵有千言万语要倾吐,但作者却没有描述他们满腔的离愁别绪,而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云水悠悠、烟雾茫茫的画面。李痴地把目光追随着那远去的孤帆,直至消失,仍怅然地望着茫茫江水不肯离开……诗人用“孤帆”“远影”“碧空”“江水”等组成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画卷,蕴含深刻的意境,离愁完全融入画面景物之中,渲染了浓浓的艺术氛围。教师再借助语言载体稍加引导、点拨,学生便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继而领悟作者融情于景的深刻意蕴。

三、品味内涵――感悟亲情美

功底深厚的作家,往往把深沉的思想蕴含在无穷的语言之中,这就是文章蕴藏的美点。它可能是一个飘动的眼神,一个瞬间而逝的神态,或一个被人忽略的动作……这一切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旁白。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把握作品的灵魂,发现其中的“美”,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如著名作家肖复兴的《荔枝》,“(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这是母亲生平第一次尝荔枝,其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通过无声的语言深沉地表露出来。因此,在阅读文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去领悟人物动作细节之中的深沉美,理解母亲内心蕴含的至真至善的美的情愫,懂得血浓于水的亲情,懂得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总之,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用教材中美的形象感染学生,美的情操陶冶学生,让美的旋律语文课堂上回响,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学会鉴赏美、发现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上一篇:如何指导学生作文 下一篇:萌芽文学社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