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每个学生 实现教育公平化

时间:2022-06-11 10:58:01

关爱每个学生 实现教育公平化

摘要: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公平化教育中享受到应有的教育,使自身的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持续提高。

关键词:教育;公平;后进生;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每个教师都听说过这样的一句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公平化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公平化教育中享受到应有的教育,使自身的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持续提高。

一、关爱后进生,实现教育公平

为了一切学生,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分高低贵贱、学习优差,不歧视后进生,立足使每个孩子都成才。

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常常会被许多较负责的教育者所冷落,不负责任的教育者所抛弃。师德差的教育者所不齿,这些学生就是那些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常常被人们视为“差生”、“后进生”、“学困生”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发现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发展的潜力。只不过和同龄人相比,缺乏自尊和自信,情绪多变并且难以自制,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积极的心态等。调查发现:尽管造成后进生人格不健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还是由于长期或反复遭受挫折和失败、不被关注或关心、不被激励或启发、不被发现和教育造成。当“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口号提出后,我更加感到教育的魅力应该体现在给每个学生有一方“拥有梦想,实现梦想”的自由天空――让多元智能凸现,让多彩个性张扬,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落实“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在于要以实际行动关爱后进生。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农夫伐倒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屋,他打量了一番,心想:把这剩下的树根劈成柴,要费多少工夫哇!于是就将它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他小心翼翼地把树根带回家,仔细观察,精心雕刻,最后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根雕艺术品。短小的故事引人深思:农夫厌弃它,瞧不起它,树根就只能是一件废品;而雕塑家发现它,看中它的未来,并发掘它的潜力,使它变成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身为教师,我们的育人工作不也正是如此么?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任何学生的本质都是可以教育、培养、转化的;学生某方面的差是表面的、暂时的、相对的,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应植根于爱,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给予他们自信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之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灵。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父母离异,生活拮据,导致他失去家庭温暖,在其他同学面前常常愧不如人,使他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他谈心。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鼓励他,与他谈话告诉他老师和同学是不会因为一名学生的家庭背景而对他另眼相看,老师和同学只在乎他的为人,有什么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问题可以找老师,老师知道你一定行!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努力地改变自己,渐渐的他不再自卑,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应从心底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爱护学生。要当好一名好教师,就要无私的热爱学生。

二、关爱留守生,实现教育公平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工潮涌动,据《参考消息》报道,2002年全国外出民工有9900万人,以后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在这么多外出民工家庭中,由于各种因素,又有多少孩子不能跟随父母外出,而只能寄居在亲戚朋友家或老师家。这部分学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他们长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生理和心理上都出现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老师、监护人三方面结合给予他们特别关爱,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其他孩子一样拥有美好的花季。

通过家长会,班主任可以帮助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不要因为孩子小,父母又不在身边,而对他们加倍的溺爱,应该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关爱,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所想,所需,多跟他们交流沟通,但要避免唠叨。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留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要正确引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地限制否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监护人及时帮助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的,我们也应尽力替孩子想办法,出主意,寻求解决办法的途径。总之,在孩子眼里,我们是非常努力的帮助他们的,只有这样,孩子心里就不会有孤立无援的感觉,也不会因此而心烦。

班主任也可通过家访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帮助监护人分析孩子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想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家访,老师帮助提出教育措施,老师向学生公布电话号码,当学生求助人又无法提供帮助时,可以通过电话与老师取得联系,同时应时时与远方的父母保持联系,其实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父母应经常给孩子来电来信,进行耐心询问、了解,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父母对孩子是最了解的。

另外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集体,给那些远离父母的孩子集体的温暖,虽然无法代替父母的关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在学习上除老师热心辅导外,建立班级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换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学习难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有人说当教师是一种职业,而教育孩子是一生的事业,教师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奉献自己)。我们要真正地关心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学校里获得快乐,到社会上得到幸福。

上一篇:孩子,你阅读我快乐! 下一篇:以“李氏文化”为窗口透视本土传统文化与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