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

时间:2022-06-11 08:33:17

浅议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化学是一门离不开生活的学科,中学化学不但要贴近生化更要适用于生活,作为一个化学老师,特别是作为学生的化学启蒙老师,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教会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化学现象是化学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如何让化学教学更加生活化。

【关键词】中学化学;生活化;有效;兴趣

化学教学的生活化成为新的课改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学生体验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确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源自生活实际的内容充分发掘出来,把其向化学问题转化,并应用所学化学知识来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把学生的探知兴趣激发出来,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学习化学知识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得到培养。

一、教学生活化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多中学学生还未能够形成发现问题、观察生活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当进行引导,让学生将化学和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从生活当中找到问题,并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当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与思维方式。

2.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未知的事物,中学学生有着较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能把熟悉的环境与未知的事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生活有个重新认识,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不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化学原理,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虽然中学化学属于基础性学科,然而对中学学生而言,化学知识可以对大量现实生活中无法想象,难于理解的现象进行解释。如,隔夜的饭菜为什么会变质;木柴燃烧时,人为什么会觉得热;等等。化学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把现实生活和抽象概念相结合,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中学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方式

1.积极与生活进行联系,构建生活情境教学

中学学生第一次与化学接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把部分枯燥的化学知识向实际生活当中有趣的知识转变,让学生对化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体会。如此,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现实生活与化学知识充分联系起来,构建生活情境,这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式。

例如,在讲“空气”时,特别应当将现实、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列举生活里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空气是宝贵的资源之一,世间万物皆与其有着紧密的关联,化学概念里的空气是由不同的分子所组成,教师应当合理、准确地向学生引导,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氮气、氧气等。通过与生活联系,构建生活情境,能够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有效打破,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内驱力,使得学生向探知者、提问者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充分利用生活现象对化学进行解读,增强理解

生活当中有很多化学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中学化学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生活现象对化学进行解读,增强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效果。

在介绍有关化学物质时,可以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物质、现象的列举,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有关知识,进而促使学生掌握与理解新知识,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厨房中酒、纯碱、醋、食盐的列举,或是把炒菜时的香味和冷却后的饭菜味道进行比对,让学生思考一样的饭菜前后味道不同的原因,以此让学生有求知心理产生,同时,感到化学不但有趣,而且有用,进而保持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并能够学会思考问题,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规律进行探索。

3.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探索

生活化的中学化学教学手段,是培育学生用化学、学化学的主要方式。在化学课堂中,教师不但应当把现实生活与化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还应当对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进行积极引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生活实践中探索,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复习,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联系现实的能力、处理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使学生的知识面与眼界得以拓宽。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有目的性地让学生对化学精髓进行感受,进而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运用。

4.及时纠正错误,构建科学概念

中学学生在学习化学前就存在着对自然现象的个体认识,这些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缓慢形成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朴素观念,它们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同时,这些经验可能是错误的,有的则完全与科学概念相悖。著名科学哲学家和科学教育家马修斯就曾转引沃尔帕特的话说:“如果一些认识是与日常认识相一致的,则就几乎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世界并不是像日常意识所认识的那样运作的。”学生头脑中的朴素观念尤其是错误概念不但会妨碍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新的错误概念。因此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较好地实现由“朴素观念”向“科学观念”的转变。有研究发现,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有极强的顽固性,甚至他们在学习化学课程几周后,又恢复了最初的错误概念。这是因为学生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建构了自己的“朴素理论”,所以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理智上都有了依赖感,从记忆角度上难以一时抹去。为此,这也就可以被看成是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要困难所在。观念转变不仅涉及学生在入学前已形成的各种先有观念,即使在入学后学生也可能由于不恰当的教学、媒体的误导等形成一些新的、与科学观念相矛盾的错误认识或观念,这些生活观念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纠正的。学生头脑中的朴素观念或错误概念具有广泛性、肤浅性、顽固性、自发性、特异性、表象性、迁移性和隐蔽性等特征。要改变学生的这些错误认识,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提供具体的、具有说服力的科学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原有观念的不足,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然后用科学的方法重新分析生活世界中的化学现象,一旦学生运用生活中错误的经验对化学现象或规律作出有偏差的解释时,教师则可以通过“反例法”或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导引,使学生错误的思维过程得以暴露和外化,及时对学生的认知情况作出诊断、调整、矫治,使之与错误的认识产生矛盾、冲突,最终放弃错误认识,接受科学概念,转变自己不正确的观念,实现对科学概念的全面、准确的理解。

总之,中学化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提炼,再把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化学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化学意识,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进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学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丘秀美.化学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EB/OL],2009-02-15

[3]似水流年.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趣味记忆[EB/OL], 2009-05-14

上一篇:分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 下一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全面加强依法治教 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