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273在上杭县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11 06:53:06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273在上杭县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摘要Ⅱ优1273在上杭县试种,表现出大田性状好、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等特性。在栽培方面,应把握好地块选择、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关键词Ⅱ优1273; 试种; 栽培技术;浙江上杭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273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06年引进我县作晚稻种植,结果表明,该组合大田性状好、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米质优,在我县作双晚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现将种植情况报道如下。

1试种情况

1.1产量表现

该组合2005年在中都、湖洋等乡镇双晚示范种植4.33 hm2,表现综合性状优良,平均产量8.18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增产显著;2006年在临城镇西南村双晚示范种植1hm2,经实割测产,平均产量8.5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7%,达极显著水平。Ⅱ优1273经多点集中试验示范种植,均表现丰产、稳产等优良特性,深受广大农户喜爱。

1.2生育期与叶片数

Ⅱ优1273在我县作晚稻种植,采取湿润育秧方式,6月14日播种,7月15日插秧,9月9日始穗,9月19日齐穗,10月22日成熟,全生育期130d,比汕优63迟熟2~3d。

1.3主要农艺性状

Ⅱ优1273植株高,株型集散适中,根系发达,叶色葱绿,株叶形态好,剑叶较长而挺直,稃尖紫色。茎秆粗壮,坚韧弹性好,生长势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抽穗整齐,熟期转色好,青枝腊秆,功能叶寿命长,穗头大,粒数多,结实性好,株高113.3cm,有效穗258万穗/hm2,穗长25.6cm,平均每穗总粒数189.8粒,结实率89.4%,千粒重27g。

1.4抗性与品质

Ⅱ优1273表现中抗稻瘟病,前期预防叶瘟。在抽穗破口期应注意穗颈瘟的防治,纹枯病发生轻,抗寒性、抗逆性强。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糙米率80%,精米率74.9%,整精米率61.5%,碱消值5.6级,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21.3%,蛋白质含量8.6%,粒长6.4mm,长宽比2.6,垩白粒率52%,垩白度9.3%,透明度2级,其中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6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糙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4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稻米外观好,米饭软硬适中,口感好,适合大众食用要求。

2栽培技术

2.1地块选择

应选择耕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稻田种植,以发挥其增产潜力。

2.2适时稀播,培育多蘖壮秧

Ⅱ优1273在我县作双晚种植,播种期可掌握在6月10~15日,以确保在9月20日前齐穗,以避开秋寒。大田用种量为15~18.75kg/hm2,适当稀播匀播。当秧苗长至1叶1心时喷施15%多效唑3kg/hm2对水1 500kg/hm2喷洒秧苗,培育多蘖壮秧。秧田施足基肥,如在中等肥力的稻田育秧,可用腐熟猪牛栏粪或农家肥15t/hm2、过磷酸钙450kg/hm2、氯化钾180kg/hm2等混匀,待秧田翻耕整地后,撒施于秧面上作基肥,并与土拌匀,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秧田,以防中间积水,造成烂种烂秧。在秧苗长出第1片真叶前,应保持半沟水,并保持秧面湿润;1叶1心后,秧面应保持1~2cm水层,有利于促进分蘖和拔秧。

2.3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Ⅱ优1273作晚稻种植,插植规格以20cm×17cm(或19cm×18cm)为宜,丛插2粒谷,插30万丛/hm2,保证插基本苗82.5万/hm2以上,争取有效穗达240~270万穗/hm2以上,搭好丰产苗架,有利于夺取高产。

2.4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Ⅱ优1273需肥量大,在施肥上应掌握重施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重视穗、粒肥的施用。基肥、追肥、穗肥比例为5∶4∶1,整个生长期一般施纯氮210kg/hm2,氮、磷、钾的比例为1∶0.7∶0.8。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插秧前施有机肥15t/hm2、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各450kg/hm2。插后5~7d,用碳酸氢铵30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与除草剂稻无草或抛秧灵拌匀一同施下,并进行1次中耕,以促进分蘖;插后15d,施尿素75~90kg/hm2、氯化钾180kg/hm2,并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在幼穗分化期,应注意穗肥的施用,即施尿素60~75kg/hm2+氯化钾75kg/hm2,或进口三元复合肥120~150kg/hm2。在抽穗破口期叶面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以促进谷粒充实饱满、提高结实率和增加千粒重。后期看禾苗生长情况,酌情补施粒肥,即施进口三元复合肥45~75kg/hm2,以提高成穗率,确保高产。

2.5科学管水,适时烤田

水管上应做到前期浅水促蘖,中期适时搁田。当分蘖数达390~420万/hm2时,进行排水烤田,以确保茎秆健壮,控制无效分蘖,后期干湿交替,切不可过早断水,以防早衰,最好收割前10d左右排干水。

2.6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应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办法。该组合表现中抗稻瘟病。前期应注意预防叶瘟,一经发现应及时控制,防止蔓延,在抽穗破口期应注意穗颈瘟的防治,即采用50%稻瘟净乳油6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1 000倍液,也可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第1次喷药后,每隔5~7d喷1次,连续2~3次;中、后期应注意细条病及纹枯病的防治,药剂可选用叶青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配井冈霉素或纹枯净喷雾防治。虫害应加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可用三唑磷、锐劲特乳油混配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杀虫双水剂等防治。

上一篇:水稻新生产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皖西大别山区一季中稻丰产避灾适宜播栽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