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6-11 12:39:41

推动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而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发展现代农业也一定要以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前提条件。文章简要论述了农机化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机化;发展;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S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20-1

“十一五”时期,吉林省舒兰市认真落实中央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等项改革,使舒兰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显着提高,为舒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

1 建设新农村,农机化必先行

1.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决条件,发展生产要靠生产力的提高,而农业机械的应用掀起了农业生产方式的一场根本性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2 农业机械化为生活宽裕起到保障作用

我国农民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农民收入的提高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贫富状况。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能够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生产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1.3 农业机械化使村容整洁

一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推动乡村道路的硬化建设;二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够改善农村养殖造成的脏乱差的局面,使养殖业进一步规范化和集约化,因此,这将大大地改善乡村庭院卫生环境,为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提供必要条件。三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利于秸秆粉碎还田和再利用,减少了杂草、秸秆等乱堆乱放和焚烧带来的污染等问题;同时也能推动农村沼气、煤气、电力、太阳能等各种能源的使用,降低了生活成本,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2.1 农业机械化普及率逐年提升

由于近年来,国家的大力扶持,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的逐年扩大、补贴标准的逐渐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率逐年提升,并且会进一步提高,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农机具拥有量逐年增加

2010年,舒兰市购买农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农户积极的购机态势导致舒兰市2010年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提高,同时能够看出农机具的拥有量逐年提高。

2.3 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广泛应用于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贯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2.4 农机新技术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机械耕作、机械播种、机械收获的技术创新在蓄水保墒,培肥地力,防止扬尘,减少侵蚀,保护环境,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 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几点建议

通过深入调研,综合农业形势的发展,结合舒兰市生产实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舒兰市农机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重点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因地制宜,示范引导,循序渐进,重点突破,以优化生产手段为切入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扶持农机大户和龙头企业,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走区域化发展之路,逐步提高舒兰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3.1 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

国家规定将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因此,舒兰市必须严格按照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有关程序规范操作,确保农民购置农机具的补贴资金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使武威市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率和拥有量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3.2 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

一要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要进一步做好纳入政府补贴中的农业机具的鉴定评选工作,将各类机具的各种性能明确标注出来,为农民购买到先进合适的农机具提供保障。三要加大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制,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同时要维护农机作业市场秩序,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3 加强农机培训

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培训的目标。同时,对农业机械操作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操作培训,以及经营培训,使农机手不仅会操作而且懂经营。通过组织各种农机培训班、举办现场演示会、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让农民增加对农机的了解,激发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热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必须把它摆在重要的位置;同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为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快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卜洪震.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吴海华.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效益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3] 郝庆升.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机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01).

[4] 刘佩军.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

[5] 吴彦红,严霖元,刘云.发展农业机械化 增加农民收入[J].中国农机化,2005(01).

[6] 彭代彦.农业机械化与粮食增产[J].经济学家,2005(03).

作者简介:路军(1973-),男,舒兰市开原农机技术推广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化。

上一篇:农用柴油机的保养 下一篇:略论冬季农业机械的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