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黄伪品与大黄的比较鉴别

时间:2022-06-11 09:01:05

摘 要 大黄由于用途广泛,在市场的销售量也比较大。最近笔者在监督抽查检验中发现一种大黄伪品。为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从药材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别。为大黄的生药鉴别提供了信息,并提示使用大黄时应注意区别。

关键词 大黄 来源 性状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比较

1 来源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伪品大黄来源待定,因原植物不全。

2 外观性状比较

见表1,

3 显微特征鉴别比较

3.1 大黄与大黄伪品横切面显微镜下观察,其相同点:根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常1至4个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根茎髓部宽广。粉末黄棕色。草酸钙簇晶直径30~100μm。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45μm,脐点星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3.2 大黄与大黄伪品横切面显微镜下观察,其不同点见表2。

4 薄层色谱鉴别比较

4.1 供试液制备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渍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min,立即冷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溶解,使成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4.2 对照液制备 取大黄对照药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902-8802)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另取大黄酸(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0757-9804)、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4.3 薄层条件

薄层板:0.3%羧甲基纤维素钠硅胶H自制板。

点样量:供试液、对照药材溶液、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4μl。

展开剂: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

展开方式:上行展开;展距12cm。

显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再置氨蒸气中熏数分钟后,日光下检视。

4.4 色谱结果

紫外光灯(365nm)下,对照药材色谱显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供试品色谱只显四个橙黄色荧光斑点;经氨蒸气熏后,置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5 结果分析

本品经过以上3个方面实验:(1)从外观性状上看伪品大黄与大黄没有多大区别。(2)显微特征鉴别,伪品大黄根茎髓部宽广,未见黏液腔,近形成层处可见异型维管束散在;异型维管束木质导管居中,1~3个,外部层层环绕排列整齐的薄壁细胞,形成层不明显;无射线;髓部导管成放射状排列,常1~4个相聚,导管非木化,导管旁有见纤维束;不具有大黄的显微特征,不符合药品质量标准规定。(3)薄层色谱鉴别,对照药材色谱中,显五个橙黄色荧光斑点,对照品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分别显一个橙黄色荧光斑点,供试品色谱中,只显相同的四个橙黄色荧光斑点,可以看出伪品大黄不含芦荟大黄素,不符合药品质量标准规定。

6 讨论

此实验为我们今后的监督检验提供了信息,此伪品极易与大黄正品混淆,但可通过横切面的显微特征、木质部射线、异型维管束的结构以及薄层色谱的不同点加以区别。已知大黄含有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其抗炎、抗多种微生物的主要成分是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故此大黄伪品不能代替大黄应用于临床。

致谢副主任药师陆保平老师对本文指导。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2000年版[S].一部,18-19.

2 谢培山.中国药典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S].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22-24.

3 吕武清.中成药中的药材薄层色谱鉴别[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5-68.

4 张继.中药材鉴别图解[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5-6.

5 万晓青.生大黄单方急症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J].中草药,2005,1:155.

(收稿日期:2007年4月3日)

上一篇:侗药猪腰子(黄腊果)藤茎的生药鉴定 下一篇:肤痒停合剂工艺及质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