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目睹之怪状

时间:2022-06-11 08:19:27

家庭教育目睹之怪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0-02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能够引导家长培养孩子成为有责任感、人格完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够帮助孩子成就完美人生。

然而很多家长为逃避和推卸责任,只是一味的强调学校教育而无视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而造成许多令人费解的家庭教育怪状。

怪状一:迁就溺爱,听之任之

案例 一家长曾向我透露,自己的孩子在家过的是少爷般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冬天,身体不适的自己帮他做好早点,还得到他房间给上初二的儿子穿衣服,而孩子睡眼朦胧,伸直手臂等妈妈伺候……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和家庭独生子女的增多,有些父母过分宠爱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从而使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习惯,让人感慨良多呀;更别提那些留守孩子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们在这方面做得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家长们只会一味地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的不良心理,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一味地迁就溺爱,到头来可能害了孩子。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适宜的劳动有助于都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还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

怪状二:简单粗野,家长至上

案例 “老师,我家孩子又惹事了”满脸愧疚的父母随老师进入办公室,看见自家孩子,二话没说,爸爸重重一巴掌甩了过去,“的,让你到学校好好学习,就知道给老子惹事。”“谁叫他骂我,不揍他以为我好欺负”儿子无奈辩白,却掩饰不了神情尴尬……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有了劣迹,不问青红皂白,对孩子非打即骂,全然不顾孩子的自尊。他们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对立、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甚至会用攻击和敌意来对待他人。

父母恨铁不成钢,我们固然理解。但缺乏耐心和恒心的父母 ,他们的爱心会随着耐心和恒心的下降程度而同比下降,严重时则会出现逆转,也就是说,两者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爱反而会转化为恨。这种不良情绪如果发展下去,很可能会伤害孩子,伤害自己,伤害家庭。所以,父母务必要克制自己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一定要戒急戒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不怕反复,多站在孩子立场考虑,也要自己主观上去找原因,不断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怪状三:重智轻德,忽略根本

案例 “我家孩子这次月考阶段第五,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家务活我从不指望他(她)干,这不出来给买点好吃的。”一母亲满脸洋溢着笑意。

“我这个也还行。这周末难得在家,让他去亲戚家窜门,死活都不去,只能让他在家玩会儿电脑,放松放松。”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家庭教育目标偏离,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家长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不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少数孩子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精神空虚,行为失常,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怪状四:盲目攀比,不堪重负

案例 “我对孩子是有要求的,经常告诉他,班级第一还不够,应力争级段第一,他也没让我失望,可最近这孩子也不知怎么啦,亲戚朋友只要提到学习,或者问她在学校的情况,她就大发脾气,不让问。有时候整晚不睡觉做各种习题,不吃饭,几天见不到她笑一下。医生说,孩子患上抑郁症,需要服药调理,而且说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应先给家长做辅导。我真有点搞糊涂了……”

这样的案例告诉我们,有的家庭教育太严格,对孩子的成长期望太高。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管教严厉,甚至剥夺孩子最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有的甚至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在很多家长的心中,“好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本就不应该玩耍。 其实,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过于注重成绩,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只要看到孩子有一点点微小的进步,我们作为父母的都应该给予热情地表扬,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快乐和喜悦,鼓励孩子越做越好。相信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怪状五:知行不一,误导教育

案例 “儿子,赶快给老师道个歉,让你回教室上课,成绩本来就不太好,再耽搁可严重了。你刚才在校长那不是态度挺好的呀。”母亲一脸关切。孩子依旧一声不吭。“没事的,儿子,校长都同意了,你只要说一句就可以回教室了……”母亲逐渐耐不住性子。老师实在听不下去:“你家孩子根本没意识到打架的错误,你替他讲起不了作用……这毕竟是实验班,其他学生和家长也会有意见的。”

“你不要来这套,校长都同意了,你一个老师算什么?”“你这家长怎么这么难沟通呀。”“是呀,我没文化,就是这样的……”老师语噎。孩子在犯错却没有深刻检讨下轻易放过,最终这孩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因纠集他人参与社会斗殴而被学校劝退。知情的每一位老师都说这孩子就是被他妈给惯的。

家庭教育应该配合学校教育,两者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有统一的认识和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当孩子有了缺点、错误时,一味主张包庇护短,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公然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会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会气恼批评自己的一方。这样不仅不利于教育孩子,甚至会致使孩子养成任性,是非不清,听不进正确批评,常常无理取闹等不良品德和行为。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成员与学校间应做到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即使意见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则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注意的。可见,家庭教育要取得成功,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采取一致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要注意身教胜于言传,言传身教并用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其实,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三者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家庭教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希望作为家长的我们,要严肃的认识到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家校携手,形成教育的合力,才会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

上一篇:如何开展自由、自主的区域活动 下一篇: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