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胜利总在角落里孤单

时间:2022-06-11 04:33:43

为什么我的胜利总在角落里孤单

我承认,我天性里面有种不服输的劲头,但是这种劲头却表现在与别人的争辩之上,就像一个没有脚踏实地的人一样。虽然我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我却不想改变,只为了一时的感觉,一时的满足。

其实胜利并不是一种快乐

自小我就能言善辩,在学校的时候,经常参加学校的辩论会,父母也以此为荣。记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就常常逗我,拿一个错误的问题来问我,而我则会有理有据地将那些人驳倒。

十岁那年,院子里住进来一个奇怪的老头,据说是某所学校的老师。此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爱与人争辩,常常看到他与别人正下着棋就因为某一件事情吵起来,大院里的人都十分厌恶他。

那年夏天,大院里的人都在乘凉,那位老师又因为一件事情与别人争论起来。我在旁边听,正巧争论的是一个我所熟悉的话题。后来不知不觉间,我也参与了他们的争论,但是最终的结果却让所有的人诧异,那位老师竟然被我驳得哑口无言。

那天夜里,几乎所有的大人都夸我,或许在他们眼里,像我这种小丫头能争得过一位老师,简直就是奇迹。那一刻我高兴得不知所措。

上了大学之后,我参加各种各样的辩论会,每一次看到同学被我驳得无话可说,我就会感觉到极大的满足。

学校里渐渐开始有了我的传言,大多数人都不和我争论,因为那个时候的我,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都会大声和别人争论。记得有一次在学校餐厅,因为青菜炒着吃好还是炖着吃好的问题,我与同学持不同意见,最后,我硬要拉着他去找教营养学的老师。那时的感觉,如果说不明白这件事情,那顿饭一定吃不下去。

同学有些不乐意,对我说,一件小事,至于吗?我自然不依。最后的结果,是那个同学认输,当着众人的面说了三个“我认输”我才罢休。但是从此以后,那个同学见到我,就再也不那么热情了。

我承认,我天性里面有种不服输的劲头,但是这种劲头却表现在与别人的争辩之上,就像一个没有脚踏实地的人一样。虽然我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我却不想改变,只为了一时的感觉,一时的满足。

在市里的一家公司上班之后,我以为我的这种行为会因为一个陌生的环境而好转――毕竟,初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还是要谨慎一点儿好,没想到,上班三个月,刚刚熟悉下来,我就故态复萌。

那天是一个例行会议。休息时,单位的一个领导开玩笑似的说了一个问题,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极的问题,大部分人都知道领导是在开玩笑,但是却有一个同事故意顺着领导的话题去说,说世上其实是先有鸡。

我心里的那种争辩的心思在那一刻胀得鼓鼓的,我再也顾不得要保持新人的矜持,从先有鸡先有蛋的实质规律讨论到现实意义与进化方式,那一刻,我滔滔不绝,直到那个赔着小心与领导说话的同事以十分恼怒的眼神瞪我的时候我才住口。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旧态复发,真恨不得有个地缝,自己能钻下去,而同事们则大都会心而笑,笑得我心里有点儿难过。

但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一点我亦是知道的。不久,在办公室里,我又和一位年长我七八岁的大姐争执起来,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最后闹到了人身攻击的地步。那位大姐在办公室里很有威信,大家都帮着她说话,而这更激发了我的好胜本性,那一刻,我真觉得有舌战群儒的气势。

但是这么做的最终结果是,大家从那天开始,对我的态度从对新人的热情转为淡漠,有的时候,我想找个人说句话,但是他们却看着我答非所问。

后来坐我对面的同事悄悄告诉我,其实大家都怕与我交流,毕竟人都是要面子的,万一哪天与我争执起来,让人看笑话得不偿失,与其这样,还不如不与我交往过多。

这个时候我明白了自己的失误在哪里。我试着以一种很低的姿态与同事说话,但是却发现,我根本做不到,因为一旦有同事持与我不同的意见,哪怕是极小极小的一件事情,我也会立马与他争执起来。

我也试图压制自己的这种行为,但是却发现如果压制成功的话,心里会极不舒服,像是有块石头在心里压着一样,如果不吐出来,连睡觉也不安稳。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病,有时候想去看看心理医生,但每当有这个念头的时候,我总会控制自己,这明明不算是病啊,怎么能去看医生?往往走到门口了,自己再回去。但是不久以后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犹豫。

那件事发生在办公室,我们是业务扩展部,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那天来了一位湖北的客人,主任让我接待一下。起初我与客人聊得愉快,但是后来,那个客户却说了一件事,说世界上最好的酒店是七星级。我刚刚在网上看过,世界上根本没有七星级酒店,最好的酒店应该是在澳大利亚,最多评上六星。但他却一直说,那个七星级酒店,他是在书上看到的。我没来得及细想,当时就忍不住了,摆出证据,准备和他争论一番。

但这个时候,就有知道我脾气的同事拼命给我暗示,意思我当然明白,这个客户是公司的一个大客户,根本得罪不起。我强压着自己将要奔涌而出的话,在那里生了场闷气。

合同签完了,我终于出了一口气,但是就在那个客户要出门的时候,我却将自己整理好的资料、图片拿在手里,追了出去,就在他刚要上车的瞬间,我告诉他,其实最好的酒店尚没定级,如果定下来的话,那最多也只是六星级的。

我自以为论据充分,但是当我将话说完之后,却发现他以那种很奇怪的眼神看我。他上了车,我分明听到他的声音从没有关严的车窗里飘了出来,他对司机说,这个女人,一定有神经病,他们公司怎么会招这样的人?

那一句话,将我彻底打倒,回到公司,我好长时间没有说出话来。我觉得坚持己见是一种良好品质,但我的这种行为是不是坚持己见呢?有的时候,我也认为自己做得有些过分,但是我总是想表明自己是正确的,我难道错了?

我不去看心理医生,但是却很迷茫,有时候,我还会为一件事是否正确而困扰半天,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无比痛苦。在与同事争执过后,我也后悔为图一时口舌之快而得罪了同事,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胜利了,但是在默默的同事面前,我只觉得,我的胜利其实就是在一个极小的角落里,那里没有人,只有强横与争论过后的孤单。

同事甲:如果平心而论,小茹确实是个很好的姑娘,工作上、生活上以及平时的待人接物上面。但是她有一点是我们所不能忍受的,就是太爱与人争个高低上下。有时候,我们都觉得她那种理论都成为一种谬论了,但是她自己却意识不到。

记得有一次,她居然与别人争论一个关于衣服上纽扣的问题。最后,还是那个人输了,但大家都觉得这种事情不至于争论到这种地步。而且她一与别人争论,就根本无法做到心平气和,往往争着争着,语气与语速就发生变化,看起来像是吵架一样。

过后,她自己可能也有些后悔,有时候会请大家吃顿饭,但是她为什么当时却控制不住自己呢?教育,人生观,还是从小的环境影响?

同事乙:自从与小茹争了一次之后,我再也不同她争执了。她似乎太好胜了,尤其是表现在语言方面,好多同事都争不过她,但是有的时候,她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也确实让人无可奈何。

世间真有如此好胜之人?在我们老家,这种人被称为喜欢“抬死杠”的人,这种人就是一定要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哪怕是惹得双方都不愉快。这种人往往不招人喜欢。

小茹就是这样。我男朋友就亲眼看到了她与别人争执的场面,后来,男友问我,那个新来的小姑娘怎么没有一点儿涵养,说话像吵架一样?我当时只是笑笑说,无所谓,大家都习惯了。记得当时男友是一副吃惊的表情,他问我,你们都习惯了?天哪,你们怎么能受得了?

同学丙: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再一次看到了小茹。与大学时代相比,她更多了一份自信式的执拗。我们都很奇怪,这几年的职场,怎么就没有把这个小刺儿头磨平?不仅没有,而且似乎变本加厉了。

她的话并不多,但是遇到与自己相左的话题时,就开始变得滔滔不绝,直到对方不得不认输为止,毕竟都是同学,大家在一起很亲密,也都知道她这个脾气,没有谁怪罪她。但是她这种脾气,在职场里很吃亏。

点评:其实生活中这种人并不少见。每个人天性都好胜,但是由于生活、性格、个人修养等因素的制约,每个人都将这种好胜的天性压制了一部分,不将自己无谓的胜利建立在别人的哑口无言之上。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或许是出于心理满足的要求,就十分难以压制这种天性。

文中的小茹就是这样的人。这其实并不是一种病,但发展起来也有成为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比如发展为躁狂症、偏执症或是强迫症等,所以说,心理控制还是必要的措施。方法其实也因人而异,但最重要的是要记住“理智”两个字,甚至有时候还可以进行逆向思维,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一看问题,这样的话,对问题有两面性的理解,也不至于陷入到自己必胜的怪圈里面去。除去有意义的问题之外,其实有时候许许多多争辩都是很无聊的,胜之不武,服之不甘。有一句话说得好:忍一时心平气和,退一步天高地阔。既然无用,忍忍何妨?又不是什么必驳不可的关系到做人基本原则的道理,其实想通了,就简单多了。

上一篇:芋头宴里的相濡以沫 下一篇:亚裔比萨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