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声先生说明了什么

时间:2022-06-11 03:34:47

《武当》2000年11期《万籁声二谈国考前后之武术历程》一文(下称《万》文),针对“万籁声偷袭杨澄甫”的“谣言”,讲了一段据说是“尽人皆知”的故事:1926年,万籁声在北京中央公园找杨澄甫及其徒弟打得大败。然而,这个故事不仅从未面世,其逻辑和事实也矛盾百出,令人难以置信。其效果,大概也并非作者所望。

“偷袭”无德,“砸摊子”就是丰功伟绩吗?

万籁声偷袭杨澄甫之事(趁杨刷牙无备将杨踢倒),是从不同的渠道和门派传出来的。《武当》2000年第7期《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中,已是该刊第二次提及此事。1987年第2期顾坚先生《关于万籁声拜师刘百川的补正》一文,对此事的叙述更为详细。万籁声认为,此说是谣言,“似我无武德”。“事实”不是“偷袭”,而是他正式到杨澄甫的拳场找杨“比武”。原因是:杨澄甫在北京公园教术极拳时,说少林潭腿“吃力不顶用”,在公园跟李占魁学潭腿的人都转学太极拳,使李占魁被迫停业。由于李占魁曾随成籁声的师傅赵鑫洲走过镖,于是在赵鑫洲的策划下,由万籁声到杨澄甫的拳场,以学拳为名,要求先比试,遂将杨澄甫及其徒弟打得一个个“栽筋头”,“跌出一丈多远”。万籁声说:“这不仅是澄清是非,也是近代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所不可不加入的一页。”

不知武术史的研究者有何感想?以笔者愚见,《万》文所述,不正是一幕毫无掩饰的为了门派面子而去砸人家摊子的闹剧吗?杨澄甫向来笃实谦和,按他当时的名气,不必要也不可能攻击别人以拉拢学员。就算他说话不当,也是在自家门内,你有何理由找上门去大打出手。这个故事不仅不能给万籁声增加什么光彩,也使万的老师赵鑫洲陷于不义。《万》文最后也说,“有功夫的,可以参加国家对抗赛,不必私人比武,多生事端。”难道在二十年代,这种事就成了某些人的丰功伟绩吗?

应该向谁向谁赔礼,可能是谁向谁赔礼?

顾坚在《关于万籁声拜师刘百川的补正》一文中说,万偷袭杨后,刘百川认为万籁声对老前辈有失尊重,要找万比武,万的老师杜心五“深知万籁声不是刘百川的对手”,毅然亲自与刘交手。结果,“双方都由衷地钦佩对方的拳术”,并在中央国术馆馆长李景林的主持下,叫万籁声拜刘百川为师。“再要万去向杨澄甫老师赔礼。”

而《万》文说,万籁声找杨澄甫“比武”获胜后,“由武术学校校长许禹生出面,约所有城内外武术同道”开会,由杨澄甫向赵鑫洲赔不是。好威风!砸了摊子还要人家在“所在城内外武术同道”面前赔礼,这是什么逻辑?许禹生是杨澄甫之父杨健侯的弟子,他有可能赞成这种砸摊子的行为,并召集武林同道让杨澄甫向赵鑫洲赔礼吗?

刘杜比武的原因、过程与结果,哪种说法合理?

1928年11月中央国术馆举行国考期间,刘百川和杜心五的一场比武,似乎无人否认。然而对比武的原因和过程,却有两种说法。顾坚说是因为万偷袭杨,刘找万比武,杜心五迎战。刘百川攻势凌厉,把杜心五逼退到墙角,杜踩着墙角的荷花缸沿,腾身而起,跃上两米高的墙顶,笑着对刘说:“来吧,请上来比一比!”刘没有轻功,也笑着说道:“请下来比吧!”正在相持之时,李景林赶到,二人和解,相互钦佩,并由刘收万籁声为徒。这场比武及其导致的刘万师之缘,真可谓武林一段佳话。

而《万》文的提供者慕选先生,在《武当》1985年第1期发表的《杜心武折服刘铁腿》一文中,说刘铁腿(即刘百川)对万籁声在国考中崭露头角“油然而生嫉妒之情”,便找万的老师杜心五求战。第一天比试,杜只让刘打他,在六平方的空间内,刘打了半小时,汗流浃背,“房内陈设损毁殆尽,隔板打了好几全大窟窿”,而杜心五闪躲相避,“使刘压根也不能近身”。第二天,刘摆好架子,杜说声“看打!”跟声大喊“不许动,动就要你的命!”“刘铁腿只觉得两眼发黑,心顶硬物,几至窒息,连叫手下留情……终于被杜折服。”在这篇文章里,刘百川不仅是一个鼠肚鸡肠的小人,而且还是一个徒有虚名的草包。文章最后说,刘与万从此便有了师徒之缘,天底下哪有这种逻辑?

但在《万》文的“前言”中,慕选又说刘杜武是杨澄甫在沪间“拿了一个见不得人的主意,致使刘百川大师拍案而起,旋单身赴宁找杜心五比武”。这里又把刘百川说成一个没有头脑而受人利用的莽汉,似乎比武之刘百川,不是万籁声之师的刘百川了。

“欲盖弥彰”者,竟为何人?

万籁声说,“我打杨事,尽人皆知”,“万偷袭杨”之说,“欲盖弥彰”。然而,“万打杨”事至今才公诸于世,还要等待,“目击者的佐证……是所望也”(慕选);“偷袭”之说却从不同的渠道和门派早已传出,并引起“三人市虎”之叹。所谓“尽人皆知”,岂非空谈。

万籁声还说,杨澄甫“自这次失败之后,知道在北京站不住脚,他有两位曾在北京同他学过太极的上海人,回沪创办‘太极拳社’,他遂去了上海……南方各省之盛行太极,正是起于此,因之有人说:‘上海太极盛行,其由万某一拳之力乎’。”

第一,杨澄甫何时南下的?是1928年,即《万》文所述的1926年“万打杨”之后吗,非也!早年在沪创办太极拳社的杨澄甫弟子,主要是武汇川、陈微明二人。武汇川早在1918年就到上海创办“汇川拳社”,顾留馨曾为该社学员。陈微明1925年到上海创办了“致柔拳社”,有陈微明著,致柔拳社发行,中华书局1925年出版的《太极拳术》为证。难道这些都是万籁声1926年的“一拳之力”所致吗?

我们实在不敢相信《万》文是万籁声写的,因为他不会无视这些太明显的事实。

我们也认为,无论“万偷袭杨”或“万打杨”,对武林的团结,对万杨两家都没有任何好处,对武术的发展毫无意义。这些事情也难于弄清,但愿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上一篇:第十段 第3期 下一篇:读《金华宗旨阐幽问答》领会(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