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理念 学习新成语

时间:2022-06-10 10:21:21

运用新理念 学习新成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语言积累,尤其注重成语的积累,教材从第二册起单元的练习中安排了“熟记成语”一题,其目的是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让儿童在记忆力强时多积累一些语言材料。这些成语或结构相似,或围绕一个中心,或意思有关联。对于这些成语的教学,我们不能陷入逐字理解、背诵解释的误区,应该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儿童了解成语的大概意思,熟读成诵,促进积累。

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语呢?我初步探索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描述画面,“对出”成语

苏教版小语教材针对低年级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在每单元成语旁均配有与之密切相关的精美图画,以帮助学生学习成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通过描述画面,让孩子说出相应的成语,既能理解成语,又能引导正确运用。如教学第四册练习2中的“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俱全”等成语时,我让孩子先观察图画,再熟读成语,然后根据我的描述,“对出”成语:

师:春天到了,许多花儿迎风开放了,有迎春花,有海棠花,有桃花,有梨花,有杏花……我们用上一个成语,那就是——

生:百花盛开。

师:这些花儿有黄的、紫的、粉红的、淡绿的……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有,真是——

生:五彩缤纷、俱全。

师: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好像要比比谁更美。谁来说说花儿们怎样?

生:这些花儿争奇斗艳。

这样的方法,既使学生直观地、轻而易举地意会出成语大意,又引导了学生正确运用所学成语,进而熟记这些成语。

二、贴近生活,学习成语

有许多成语提炼于生活,是生活的缩影。鉴于此,我们也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自身感受体会成语的意思。例如,学习“欢声雷动、灯火辉煌”等成语时,就可结合刚刚经历过的热闹的元宵节,指导学生表达感受,领会成语的意思。

师:元宵节晚上,大家闹花灯了吗?当时,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街上挤满了人,人们点着各种各样的灯。

生:街灯、商店里的灯也亮了,红的、黄的、绿的……漂亮极了。

生:美丽的烟花在空中不停地绽放。

师:你们看到的这些热闹景象,用一个成语来描述,那就是——

生:(齐)灯火辉煌。

师:你平时还在什么时候见过“灯火辉煌”的景象?

生:国庆节晚上,龙川广场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真是热闹极了。

生:休息日,妈妈带我去扬州玩。一到晚上,大街上灯火辉煌,路灯亮了, 广告灯一闪一闪,霓虹灯五颜六色,比白天还美。

师:你们说得多好呀!大家闹花灯时还听到了什么?

生:(纷纷举手)笑声、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

师:这些声响混在一起,你听了觉得怎样?

生:声音太响了,像响雷似的。

生:当时,那欢声笑语真可以说是“欢声雷动”。

可见,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成语,学生的情绪特别高涨,体会也更加深刻,运用也水到渠成。

三、反复吟诵,感悟成语

古人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历代名人的这些观点可谓是真知灼见,它告诉我们:多读、熟读,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成语教学也应如此。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不使“悟”成为无稽之谈、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总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悟其大意、悟其意境。如第六册练习7中以“海”开头的成语,学生熟读后,便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从“海不扬波”“海波不惊”两个成语知道了海上没有风浪,海面十分平静;从“海水群飞”“海啸山崩”两个成语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听到了海浪撞击岩石发出的山崩地裂的巨响……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次朗读,做到入情入境,从而达到成语的“内化”。

四、联系课文,领会成语

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写浑然一体,还注意到了同一单元中课文与成语的内在联系。如《春笋》《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等课文一出现,练习中便不失时机地安排了一组有关春天的成语;在《庐山的云雾》一文中领略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练习中又安排了一组有关变化的成语;

《司马光》一课所在的单元练习中则出现了一组赞颂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好品质的成语……这种内在联系,为我们学习成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联系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例如,学生学过了《司马光》一课,便为学习“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这些成语打下了基础。教学时,可从看图入手,联系课文的有关情节,体会几个成语的意思: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情况危急,别的小朋友吓坏了,司马光却不害怕,这就是“临危不惧”;他当机立断,想出救人的好主意,这就叫“多谋善断”;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却不慌,这就叫“从容不迫”“方寸不乱”。

不难看出,成语与课文这种内在联系,为学生学习——积累——运用成语提供了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五、讲述故事,体会成语

在大量的成语中,有许多成语蕴含着一个个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故事。对于这样的成语,学生一时难以明白其中的含义。此时,教师勿用苍白无力的讲解企图往学生头脑中“灌”。这样,学生会兴趣全无,觉得学成语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为了避免索然无味,教师可将成语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学生听。

第二册练习3中的成语教学我便采用了这种方法。学生读熟成语后,我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讲完后,让学生猜猜是哪些成语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朗读“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两个成语,在读中体会填海不容易、移山不容易。在引导中,让学生明白不容易却仍然做,这就叫“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学生通过听故事、朗读,学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成语故事,懂得了遇到困难要勇往直前。利用这种方法,既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了成语,同时又培养了听记、诵读等能力。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成语教学,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感到轻松、有趣、生动,十分乐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随着成语的增多,学生的知识会不断增长,灵活运用能力会不断增强,文化底蕴也将越积越厚。?

上一篇:炼就第三只眼睛 下一篇:让语文教学因提问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