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思路的物流高技能型

时间:2022-06-10 06:36:21

基于供应链思路的物流高技能型

[摘 要]从我国职业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职业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并从信息共享建设、组织机制建设、加强物流教育质量、发展物流继续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物流人才培养供应链的管理建议。物流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供应链是物流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将是21世纪物流职业教育探索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物流 人才培养模式 供应链

一、 引言

在中国,围绕着物流服务供应和需求已产生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群。我国物流业每年平均需新增加物流从业人员约100—105万人,其中75%到85%是一线操作的技能岗位,高层管理和中层管理队伍约占15%—25%之间。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提出的人才需求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仅物流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需要技能型人才510人万和560万人,需要高技能人才148万人和167万人。从我国物流技能型人才队伍现状看来,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结构层次不够合理,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比例与产业进步客观要求相比明显偏低,物流高技能才人的短缺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二、我国职业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物流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我国物流教育发展历程短,国内在理论、实践和技术组织上都处于一个探索发展阶段。我国职业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1)课程规划和本科教育接近;(2)老师实战经验缺乏; (3)教材缺乏活力,教学内容上因循少变,没有形成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的应对机制,许多物流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标准未能及时进课堂。(4)物流试验实训经费投入不足。(5)“工学结合”(6)物流就业的落差,一方面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出校门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满意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物流人才;(7)是我国物流行业、企业对物流职业教育的参与度还不高。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推进职业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建立适应当前就业环境的物流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供应链

(1)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人才培养供应链分析

职业教育供应链是一种客观存在,在传统模式下,处于一种自发的、松散的状态。图2是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人才培养供应链。

在传统模式下,中职与高职教育缺乏信息沟通和良好的协作,职业院校之间也缺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更为不利的是高职教育成为了职业教育中的最高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各自封闭、自成体系。生源、职业院校、用人单位之间是一种松散的、非紧密的合作关系,缺乏供应链中各节点单位之间的有效连接与集成。

传统职业教育供应链主要是推动式教育供应链,即学生通过教育“加工”后从就业服务机构推向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使得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就业通道并不顺畅,专业不对口和就业成本高的现象严重。

(2)建立物流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供应链

结合物流就业市场发展趋势,并学习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我国应建立以应用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立体多样,学历层次齐全,相互衔接与沟通的“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供应链。见图3:

图3 重构后的物流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供应链

重构后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供应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是由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高职硕士、高职博士组成的多层次物流职业教育体系,并且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体系,改变职业教育是培养低层次人才的形象。(2)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与物流人才需求目标相适应;二是物流人才培养内容与物流技术发展相适应;三是人才培养方式与学生充分发展相适应;四是物流人才培养手段与物流职业岗位实际相适应。(3)实现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的有效衔接,由推动式供应链向拉动式供应链转变。拉动式供应链的驱动力来源于用人单位,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物流专业方向、物流课程设置、教育培养方案设计、教学模式设计等。

四、基于供应链理论的职业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职业院校、用人单位、生源供应方以及职业院校之间应建立合作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此信息共享平台上,用人单位向职业院校开放的信息主要有:主要物流业务流程信息、物流岗位需求信息、物流技能要求信息、物流人才需求计划、人才评估信息等,让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工作。职业院校向用人单位开放的主要信息有:教学内容、学生培养计划、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等。职业院校之间相互开放的主要信息有:物流专业方向设置和物流课程设置情况、物流实验实训设施情况、物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师资等。

(3) 加强职业院校物流教育

1.综合多个教育教学因素,全面提高培养质量

第一,建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遴选教学内容,适时吸纳物流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应得到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第二,构建以物流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第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推广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2.加强物流实训教学基地建设

应加强物流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加强物流实训基地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经费投入问题。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物流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要把投入的重点放在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建设上。其次,要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健全物流实训教学制度和教学管理办法。第三,加强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合作。按照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在校内完成,要在校内形成真实的仿真的职业环境。还要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满足顶岗实习的需要,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

3.加强物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物流高技能型人才,必须要求“双师型”教师作为支撑。从学校来讲,要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物流专业课教师的机制,规定专业课教师必须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要从企业引进一批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

4.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

职业院校要利用自身的人才、技术优势,依托相关的专业办产业,也可以与先进的企业联合创办相关产业,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企业互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与咨询。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以专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与此同时,职业院校要加强物流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密切与企业和人才市场的合作,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和职业中介一体化的经验,按照物流就业岗位的要求,配置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按照企业的要求“量身定做”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3)发展物流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物流人才再学习能力的一个体现,更是物流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物流继续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合理运用继续教育资源,不断优化物流继续教育系统的内容,建立高效的物流继续教育管理体系。

(4) 政府参与人才培养供应链结构的调整

政府应重新调整职业教育学历层次,把职业教育的最高学历由大专层次向本科、研究生层次拓展。在本科或高职院校中挑选几家办学能力强的学校作为职业教育本科和研究生试点单位,然后向全国逐步推广。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双方共享对方的资源,为社会提供一个物流高级技术人才的培训系统,为高级物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后续教育支持。

五、 结语

职业院校是承担物流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物流职业教育领域,可以有效地对物流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创新我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物流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率。这种模式将是21世纪物流职业教育探索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何晓林、洪雁.职业教育供应链管理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73-74

[2]孙艳.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18-22

[3]郭跃、陶晶.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高职院校“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上一篇:我国报关员职业教育模式重构研究 下一篇:授权之道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