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技术参数详解及选购策略

时间:2022-06-10 05:59:28

液晶显示器技术参数详解及选购策略

目前国内显示器市场正步入LCD时代,大家面临着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才能买到一款称心如意的液晶显示器。相对于过去的CRT显示器,挑选LCD面临着许多困难,买到真正满意的产品,必须先了解各个参数的意义,本文将对LCD显示器的主要参数全面进行介绍。

一、坏点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1年制定关于液晶面板坏点的标准,其定义了4个等级的品质。Class 1不允许有坏点,是最高等级,最差等级是Class 4,容许有262个坏点。而一般情况下,都使用的是Class 2这个级别,它允许有3个坏点,但如果只有两个坏点却出现在5*5像素的范围内,同样是不被允许的。

各个国家或品牌对同样为A级的产品其坏点数量的定义也不同,例如日本标准是以3个坏点以下为A级合格、韩国标准是以5个坏点以下为A级合格、而台湾标准则以8个坏点以下为A级合格。当然,这些标准是随着生产工艺的提高而不断改变的。

二、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这个专业的液晶指标最早由ISO推出,该规范制定的初衷就是要反映液晶显示器表现动态图像的平滑度和清晰度。响应时间定义如下:当一个像素电从白色转为黑色,电极电压从0变为最大值,即最大电压激励状态下,液晶分子迅速转换到新的位置,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被称为上升时间。当一个像素由黑转白,像素所加电压切断,液晶分子迅速回到加电前位置,这一过程称为下降时间。整个响应时间过程就是由上升时间加上下降时间获得的数值,通常是以毫秒(ms)为单位。响应时间越小越好,时间越小用户在看移动画面时就越不会出现类似残影或者拖尾的痕迹。按照人眼的生理特点,响应时间如果超过40毫秒(<1000÷40=25帧/秒),就会出现运动图像的迟滞现象。所以目前市场上响应时间最低的接受范围是30ms,这也是现在的液晶显示器较多的标识。一些更好的面板可以达到25ms或20ms,甚至更高的16ms。

实际上,屏幕内容不可能只是做最黑与最白之间的切换,而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这些都是在做灰阶间的转换。要想使得响应时间真的具有实际参考价值,那么提供必要的灰阶响应时间(GTG:Gray To Gray)参数才是有意义的。灰阶响应时间与原来的黑白响应时间含义和性质差别很大,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但又都是对液晶响应时间的描述。

三、可视角度

当背光源通过偏极片、液晶和取向层之后,输出的光线便具有了方向性。也就是说大多数光都是从屏幕中垂直射出来的,所以从某一个较大的角度观看液晶显示器时,便不能看到原本的颜色,甚至只能看到全白或全黑。

可视角度包括水平可视角度和垂直可视角度两个指标,水平可视角度表示以显示器的垂直法线(即显示器正中间的垂直假想线)为准,在垂直于法线左方或右方一定角度的位置上仍然能够正常的看见显示图像,这个角度范围就是液晶显示器的水平可视角度;同样如果以水平法线为准,上下的可视角度就称为垂直可视角度。一般而言,可视角度是以对比度变化为参照标准的。当观察角度加大时,该位置看到的显示图像的对比度会下降,而当角度加大到一定程度,对比度下降到10:1时,这个角度就是该液晶显示器的最大可视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造厂商们也着手开发广角技术,到目前为止有三种比较流行的技术,分别是:TN+FILM、IPS和VA。不同面板的可视角度典型参数为,TN面板的140°, IPS面板的160°以及VA面板的170°。

四、色彩

LCD的色彩表现要远逊于CRT。从理论上讲CRT可显示的色彩是无限的。而绝大部分LCD产品都宣称能够显示1677万色,但实际上都是通过所谓的FRC (Frame Rate Control)技术以仿真的方式来实现的,与真正的32位色相比有很大差距,所以在色彩的表现力和过渡方面仍然不及传统CRT。

所谓6BIT(16.2M)的色彩范围所采用TN面板,其最大发色数最多位为262144(R/G/B各64色),也就是说每个通道上只能显示64(2的6次方=64)级灰阶,那么我们就称其为6bit面板,也就是伪真彩面板。但是为了获得超过1600万种色彩的表现能力,TN面板都会使用到我们常说到的“抖动”技术,通过局部快速切换相近颜色,利用人眼的残留效应获得缺失色彩。这种抖动技术不能获得完整的8bit(256色)效果,通常是253种颜色,那么三个253相乘就是16.2M色。

所谓8BIT(16.7M)的色彩范围所采用的VA(MVA或PVA)和IPS面板,则能够实现24BIT色即16.77M色 (R/G/B各256色),也就是说每个色彩通道上能显示256(2的8次方=256)级灰阶,我们就称其为8bit面板,这也就是真彩面板。

五、亮度

LCD背光光源的亮度决定整台LCD的画面亮度及色彩的饱和度,亮度越高图象的显示效果就越清晰,所能看到的细节就越多。亮度通常以每公尺平方烛光cd/m2(也叫NIT流明)为测量单位。TFT液晶显示器的可接受亮度为150cd/m2以上,目前国内能见到的TFT液晶显示器亮度都在200 cd/m2左右。

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来测量亮度是否够明亮。并且,LCD显示器在屏幕的中央部分非常明亮,但在接近边缘部分,亮度却降低近25%。所以在购买时,最好的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LCD显示器并排一对一比较,亮度是否均匀才是关键。

六、对比度

对比度这个概念是从CRT时代传承下来的,该指标指的是屏幕显示图象中最亮像素和最暗像素亮度的比值。随着对比度的提高,显示器还原的色彩也就越鲜艳,画面色彩的层次感更加分明,色阶过渡更细腻。液晶板使用的很多部件对对比度都有一定影响,比如控制IC、彩色滤光片甚至定向膜等。只有一个适宜的对比度才能令液晶显示器呈现出理想的灰阶、色阶,从而实现饱满、丰富的影象效果。

人眼可以接受的对比度一般在250:1左右,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对比度能够达到350:1就能够让人十分满意了。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推出了一些高对比度的液晶。就面板技术来说,目前的IPS和VA类面板普遍对比度要好过TN类面板,前两者的主要优势是黑色表现比TN面板好。

七、分辨率

分辨率是所有显示器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分辨率越高,显示的效果越好。分辨率概念来源于CRT显示器,LCD不存在这种说法,应该用像素来表示液晶显示器的图像分辨能力。LCD在制作过程中就已经将像素固定了,不可被更改,所以它的最佳分辨率也就是最大分辨率。目前的LCD能支持标准分辨率以外的分辨率,一旦所设定的分辨率小于真实分辨率将有两种显示方式:一是居中显示,只有LCD中间的像素会显示图象,其他没有用到的点不会发光,看起来画面是居中缩小的。另一种是用的是类似插值算法扩展显示,这种方式会使用到屏幕上每一个像素,但由于像素很容易发生扭曲,所以会对显示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八、刷新频率

对于CRT来讲,屏幕上的图像由一个个因电子束击打而发光的荧光点组成,由于显像管内荧光粉受到电子束击打后发光的时间很短,所以电子束必须不断击打荧光粉使其持续发光。电子枪从屏幕的左上角的第一行开始,从左至右逐行扫描,一直到扫描完整个屏幕,周而复始。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显示器的分辨率越高,其所能达到的刷新率最大值就越低。对于LCD来说则不存在刷新频率的问题,它根本就不需要刷新。因为LCD中每个像素都在持续不断地发光,所以LCD不会有闪烁现象。

LCD刷新频率是指显示帧频,亦即每个像素为该频率所刷新的时间,与屏幕扫描速度及避免屏幕闪烁的能力相关。也就是说刷新频率过低,可能出现屏幕图像闪烁或抖动。

上一篇:论艺术设计在商业市场中的独特优势 下一篇:企业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供应链管理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