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款信贷产品为何不同命运

时间:2022-06-10 05:55:25

两款信贷产品为何不同命运

某国有商业银行首次进军农村金融市场,由同一班人马同一时间创新了两项信贷产品,但运作结果截然不同,一项非常成功,另一项则损失惨重。

第一项信贷产品是向农户发放小型拖拉机贷款。其做法首先是与农机公司合作,依据农户申请深入开展调查,共同按贷款条件选择借款农户,严格审查。然后以农户所购买的拖拉机作抵押,分两年还贷;最后,农户首付款为农机售价款的20%,向银行贷款60%,向农机公司赊20%,共同清收银行贷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该行累计发放贷款1000万元,农户直接购买农用小型拖拉机1500辆,贷款全部收回。

第二项信贷产品是向农户发放奶牛贷款。其做法首先是与县、乡政府以及村委会合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由村委会提供需求奶牛贷款的农户名单,银行到村委会调查,抽查个别农户。然后由县财政先存入保证金600万元,乡镇公务员担保,一名公务员为几位或十几位农户担保,同时采取农户联保方式。最后银行与农户签订借款合同,并将巨额信贷资金交给乡镇政府,在村委会的配合下联合向农户发放。该行累计向1200个农户发放奶牛贷款3600万元。在随后上级行开展的贷后检查时发现风险隐患,经清查,账面不良资产836万元,其中被政府挤占挪用150万元,目前仍有556万元损失类不良贷款无法收回。

分析这两个贷款项目,第一个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严格遵守《贷款通则》,规范操作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一是与农机公司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其在广大农村点多面广、熟悉情况的优势,共同深入农户开展贷前调查,全面掌握借款农户情况,贷时严格审查。二是用所购买的农机具作抵押,使保证落到实处。三是农户购买农机具后直接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了增产增收,还贷有保障。而第二个贷款项目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在运作中极不规范,漏洞百出。一是行政干预,市场调研失误。政府为发展奶牛业,用行政手段盲目扩张养殖规模,要求银行发放奶牛贷款。而银行则相信政府的行政力量,对奶牛养殖业和奶产品的市场前景调研失误,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饲料成本上升,鲜奶价格下降,奶制品滞销,大部分养殖户亏损严重,最终无力偿还贷款。二是没有严格遵守“三查”制度。不认真开展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对借款人不了解、不掌握其经济和信用情况。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成了“二东家”,实质上是由其经手发放贷款,挤占挪用和肆意“垒大户”现象接连不断,使一些没有养殖经验农户一夜间成了几万元或几十万元资产的养殖奶牛大户,个别人将贷款挪作他用,由此形成的不良贷款近600万元。三是保证形式如同虚设。在银行清收不良贷款时,法院对追究公务员的担保责任不予支持,理由是违背担保人的意愿、超越担保人的还债能力;联保的农户有一家不还贷款的其他家也不还,最终导致保证失去作用。

同一家银行同时创新的两项农村信用产品,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让人深思。商业银行大胆探索农村金融市场难能可贵,但在紧紧依靠地方党政开展金融业务的同时,要学会规避行政干预;要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执行铁的规章制度不走样,在创新的同时筑牢防范信贷风险的坚固防线。(作者单位:人民银行泰来县支行)

上一篇:博客 10期 下一篇:入手新装一定要知道的四大最HIT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