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价格体系建立,提高企业运营质量

时间:2022-06-10 04:34:35

完善价格体系建立,提高企业运营质量

[摘 要]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一个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即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秩序及其混乱,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商品价格的严重恶性波动。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已经步入缓慢的复苏期,但是如果不能建立有效且稳定的市场价格体系,经济的复苏只能是暂时且是脆弱的,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崩盘的迹象。

[关键词]价格体系 运营质量 企业经营

建立健康有序的价格体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众需要慎重对待的一大难题。市场是调节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而价格显然就是市场反映的信号灯。所谓价格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各种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相互关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各种价格之间联系、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

一、我国现行市场价格体系失衡的具体表现

(一)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

目前,产品价格的测算方法有: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定价方法;基于市场经济价格理论的定价方法(包括影子价格模型、均衡价格模型、边际机会成本模型、效益换算定价模型);其他定价方法。通过对企业产品价值与价格构成的分析,并综合效用论、劳动价值论和地租论等相关理论,笔者认为企业产品价格应包括:产品所需资源存量的多寡、劳动开发成本、税负、利润、使用成本、代际补偿成本、外部补偿成本、环境补偿成本。而在我国现行企业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并非如此,在我国,有些垄断型的行业目前仍然没有经过市场公开竞争过程,依然沿用旧模式,价格由政府授权确定,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其次,还有企业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周围环境、土地、水等造成了损害,但是这些潜在的成本并没有计入到产品成本中,而忽视了一些潜在成本。

(二)资源性产品价格长期背离产品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资源性产品的稀缺性、有限性及使用中产生的外部性逐渐被认识,也进行了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调整了价格的差比价关系,放开了价格管理权限。但由于资源性产品与加工工业品的“比价复归”,资源性产品价格仍然偏低,背离产品价值。这不利于控制高耗能、高排污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也不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构建节约型社会。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调查显示,2008年8月20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含污水处理费)平均价为2.30元/立方米,有些城市长期在2元/立方米以下,最低为拉萨0.6元/立方米,其次为南昌1.38元/立方米;民用220V电的平均价为0.52元/千瓦时,最低为西宁0.42元/千瓦时;液化石油气民用议价为7.20元/千克,最低为哈尔滨4.69元/千克;民用管道煤气平均价为2.10元/立方米,最低为太原0.75元/立方米。这些导致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过低的价格带来高能耗和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致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

(三)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有损于社会公平和地区经济发展

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对于我国的社会公平和地区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消极影响。从地区的角度看,一些资源较为丰富、人口密集的地区的产品价格可能趋于理性化。这些地区的企业市场进入门口较低,大量主体的进人将导致资源市场秩序过于混乱。这一方面使得大批这个地区的投资者迅速暴富,进而扩大了收人差距。而本身经济发展却相对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长期难以摆脱单一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产品价格体系不仅导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成果变相流向东部地区,而且还危害到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恶性价格竞争引起价格体系失衡

在恶性竞争的市场价格体系中,虽然所有的费用最后也都是落在消费者身上,但各环节点利润的取得方式各有不同,利润的支付方式是由生产厂家转移到分销商,分销商再将其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而主要由竞争对手面对这种状况,有时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不得不采取低价销售的方式,这严重违背了价值规律,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积极完善价格体系建立,努力提高企业运营质量

针对我国企业商品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消极影响,若要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运营质量,那么关于商品价格体系的改革就该势在必行。积极完善价格体系建立,怒率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稳定市场价格。稳定的价格是稳定市场秩序的前提。不稳定的市场经济次序是由于价格体系不科学,各方的利益没有得到保证造成的。良好的价格体系是稳定市场的前提:一方面,价格的稳定有利于实现各方利益。在营销活动中,价格牵扯到各方的利益,只有满足了各方利益,产品才能在市场中流通,企业才能生存,这是根本。企业通过销售活动,完成资本积累;经销商能够在经销中得到应有利润,从而为继续得到利润而主动担负起维护市场秩序。合理的市场价格结构,在满足渠道成员的利益,稳定市场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竞争对手进入该市场的价格壁垒;另一方面,稳定的价格,有利于企业在市场、消费者面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当代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还是品牌、核心力竞争。所以,稳定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分销商良好的企业信誉,体现品牌价值。

从企业的实际运作层面来讲,要实现价格稳定的局面,就应当建立有效的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我国企业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在价格形成机制中的作用,逐渐在产品交易市场的竞争活动中形成商品价格,并使价格能够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浮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由市场关系决定的企业商品价格形成机制,能够极大地促进价格机制真实灵敏地反映商品的供求关系,使得商品价格能够反映其社会成本和价值并配合以适当的政府干预,防止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第二,建立能鼓励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激励体系。维护分销商的合法利益,是销售渠道稳定的前提,同时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前提。分销商得到满足的同时,也会帮助企业维护市场次序。在制定利益分配制度时,除制定合理的价差空间外,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有效激励他们的工作。建立激励体系时,关键要考虑“度”的问题。既什么形式、什么条件下给与激励,同时给予多大的奖励,必须考虑清楚,以免分销商将奖励打入流通价格,影响价格体系稳定。

第三,建立市场价格监督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市场价格管理、监督机制,能够保证市场价格的稳定。笔者认为企业即使有在好产品、政策的条件下,缺乏科学的价格监督管理体系来支持政策、制度的有效执行,其运营质量并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一般来说,企业不缺少制度,而是缺少保证制度或政策有效执行的价格监督管理制度。

第四,灵活运用价格杠杆,优化产品结构和销售渠道。由于企业之间不同的行业状况,效益的差距会比较明显,这也给了企业较大的优化空间。要提生产的运营质量,企业各部门,比如销售、财务、生产等部门每个阶段可以采取例会形式对产品进行优化,综合各产品的利润高低情况以及市场行情变化对各品种利润的影响,通过算大账、算系统账、算综合账,及时调整排产结构,尽量多排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在区域上则可以由财务和销售部门在制订价格时根据各地市场行情的变化,通过效益测算,对不同区域采取制定不同定价策略。对高价区域给经销商稍高的利润空间,低价区域则制定最低销售价格,努力优化销售市场区域,使企业的运营质量达到最高。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价格体系,价格体系一旦建立通常会很固定,但也不是绝对的。在目前我国高速发展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体系的调整应该根据具体状况进行。也就是说,企业市场价格体系是可变动的。它随着企业战略的需要、资源状况、市场变化、竞争对手的活动、可替代产品状况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三、结语

总之 ,合理的商品价格体系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促进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本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企业提高运营质量的基本前提。加快完善我国的市场价格体系,进而逐步建立开放、竞争、统一 、有序的市场价格体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喜凤.《建立和谐价格体系》.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7;03

[2]梁红莲.《低价竞争模式下旅游市场价格体系分析》.中国经贸导刊,2010;01

[3]黄恒.《如何设计产品价格体系》.中国乳业,2009;08

[4]王行鹏,宋晓东.《论我国资源价格体系的合理构建及路径选择》.中国物价,2008;10

[5]张茉楠.《全球失衡价格体系的危机传导路径》.金融与经济,2010;01

[6]肖坚.《社会利益兼容与资源性产品价格体系改革》.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9;03

[7]马承祖.《关于自然资源价值构成的思考》.价格月刊,2007;09

上一篇:低碳经济下的物流企业发展前景初探 下一篇:用发展经济学理论分析农地流转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