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思想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2-06-10 02:37:56

创造教育思想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启示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可以根据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并结合实际教育中的所见所闻得到的启示,通过创设良好的氛围、多角度多立场开拓孩子的思路、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与疑惑等途径来丰富幼儿想象、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陶行知 创造教育 启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60-01

1 创造教育的主要思想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什么是创造教育?陶行知论述了两点:第一,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社会是融为一体的,有学校就是社会,社会就是学校的意思。主要是让教育从学校走出去,在社会中去学教育。第二,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我们要从生活中去学,教要教的其所。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概念,就是手和行动还有脑子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教育。

2 创造教育的目的和实施方法

2.1 创造教育的目的

就学生方面来说,创造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的手和脑都动起来。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到:“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

就教师方面而言,教师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人,创造出一个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陶行知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创造教育的目的,是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和创造的理论与技术。

2.2 创造教育的实施方法

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我们首先需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指出: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营养。包括强健的身体,清醒理智的头脑,求知的欲望等个性特征,因为创造力是架在个性与才能之间的桥梁。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发挥创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他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指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处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儿童的创造力需要从小培养,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主要在幼儿园里面生活和成长,幼儿园教育肩负着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任务。作为幼儿园里面的老师,要给儿童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多提供丰富和自由发展机会,让儿童自己去看世界,自己去感知和体验,不要一味的去给予现成的东西。

3 创造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3.1 幼儿教育的现状

我国幼儿家庭教育发展情况一个重大特点是“不平衡”,当然也取决于各个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同致使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也不同。同时由于乡村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的有限,从而导致了孩子们不能受到与城市孩子一个水平的早期教育。早期的教育是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与创造思维的养成的关键时期,而幼儿园正式早期教育的关键。幼儿园包括了对幼儿的教育和照顾,更多的是引导和培养,老师的任务重大。

3.2 创造教育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利于幼儿发展创造力。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我们要积极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创造一个宽松、愉悦、温馨和谐的师幼环境,只有让孩子身心放松了,他们才能够大胆想象、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我们还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学会倾听,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活动中,也不要因为过多考虑活动秩序等问题而抹杀孩子们提出的个性化问题,我们要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耐心倾听理解孩子们的每一个奇思异想,并给与肯定,创设以人为本,以幼儿为主体的轻松活动氛围,从而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其次,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启迪儿童开拓思路。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引导孩子摆脱一些拘束的想法、观念,自由的去想象,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例如,关于布的用途,在孩子们说出布可以做衣服,做裤子之后,还可以启发幼儿:布还可以做其他什么东西?从而引导幼儿想出更多的如:做沙包,做玩具等布织品;当孩子们发现天空的云彩很美后,老师可以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心灵去观察去想象,并引发话题讨论:你觉得像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常做个有心人,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教育契机,引导幼儿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同时注意问题的开放性、让他们多动小脑筋,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思维就会活跃、想象就会因此越来越丰富,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创造思维也会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创造能力。

还有,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好奇和疑问。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每个孩子天生具备的。正如陶行知所说:“儿童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儿童有时候问的问题很奇怪,甚至不符合逻辑,而我们大人通常会认为这是孩子们无知、不合逻辑的表现,孩子们的设想也大多会被扼杀掉,而往往就是这些看似异想天开以及千奇百怪的发问,正是他们创造力的体现,而我们却把他们刚萌发的好奇心创造性火苗给熄灭了。因此,当我们遇到孩子们的这些问题时应该鼓励,并且让他们表达出来,然后给予耐心的解答,或者给予良好的条件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寻找答案。

最后,培养儿童动手操作能力。陶行知指出:“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儿童是在不断的探索、尝试、操作中进行创造活动的,只有通过自己一系列的探索,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加符合现实、更具有实际效果,同时儿童在每一次的实践操作中得出结论、取得教训,其实就是创造力的表现。比如:在一次泥工活动《做饼干》中,笔者给孩子们提供了积木、回形针、签子等诸多辅助材料,活动中引导孩子利用材料进行尝试、探索做出饼干,因为活动中材料丰富、活动过程操作性强,因此引发了他们浓厚的探索愿望,最后他们做出的饼干造型新颖、花纹各不相同。整个活动比较成功,也让笔者真正理解了到陶先生所说的操作就是创造教育的涵义。

上一篇:小班幼儿语言能力提高策略 下一篇:浅谈图标在幼儿教育中的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