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物画留守家园之创作理念

时间:2022-06-10 02:26:03

谈人物画留守家园之创作理念

摘要:本作品主要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片段而作,本人主要从“留守”二字着笔,勾勒出家乡父老的岁月沧桑。与其说是留守家园,倒不如说是夕阳晚景图。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世代在土地上耕耘的农家子弟,从此告别了祖先的职业,汇入了外出务工的滚滚洪流中,年富力强的青年夫妇纷纷告别乡土,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奔赴经济建设的远方,为了自己的理想,撇下了父母、孩子,也撇下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真可谓少儿不知愁滋味。面对着空旷的陇亩,老人无所适从,终于又操起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艰苦行当。

“以形写神”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美学观,强调通过对人的观察或感受之后,将人的神态集中在所要表达意象的部位上。老母亲凝眸关注的东西,代表着一代人的生存理念,“家中有粮心不慌”。“春播一颗子,秋收万斗粮”,从她的凝视的视线中,仿佛看到自己即将耕耘的的那片土地中生长着无限的希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然是千古不变的规律,不劳无获则是千百年来老祖宗定下的人生信条,荒废田园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无异于暴殄天物。正因为她对土地寄托了太多的希冀,所以她才躬耕到老,不敢稍有片刻的倦怠。由此看出老母亲对土地的敬仰和畏惧,对远离故土的一种责问。从她倒出种子的那种神态,既有一种主动做事的心理,同时又有一种不情愿的矛盾心态。究其根本,本人所要表达的,不外乎就有如下的几种考量。

一、沧桑岁月中最难割舍的土地情结

常言说:“挨过火烫的孩子怕火,受过饥荒的老人怕饿”,这是自然的道理。特别是尝试过失去土地滋味的人,更加倍感土地弥足的珍贵。尤其是上了辈分的中国农民,更加知道土地的来之不易。从清匪反霸到,从农村合作社到分田到户,其间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有谁能比留守母亲知道这土地的分量,有谁能比她有更深的土地情结。当人们迷醉于都市的繁华喧闹时,她却背起锄头走进了一片荒芜艰苦的土地中,全身心地耕耘在广阔天地里。她执着地追求着生活的简洁,精神的升华。耐得住寂寞,洗尽岁月的铅华,挖掘着生命深处的那份厚重和豁达,欣赏这一幅人物画,能使人身处闹市而回归自然,品味中回归“不知道自已有多苦,也不知道自已有多美”的人的生存状态,一种极致自然而纯净的状态。因此,读《留守家园》这幅画,与其说是欣赏和阅读,不如说是净化和感悟。读这幅画,给人以一种对生命力量和深度的体察,令人感悟于极限状态下人的悲壮、刚烈和坚韧。让人不由想起了西风中的胡杨、狂嘶的烈马、激奋的舞姿、虔诚的膜拜、无言的沉思。朝圣的路上,目光纯净而安祥,心态平和而硬朗。沉默是一种无声的倾诉,犹如胡杨,独立大漠而千年不朽。

二、社会变革年代中保持的人生本色

老子言:“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最原色的艺术体验,最动人心魄的冲击和震撼,这正是艺术的真谛。摄人入画,或浓或淡,清新自然,人与景和谐统一,气韵契合,使画中流淌着具象的真,抽象的美,倾诉着清灵旷远的诗意人生的至美。这便是艺术的本色。这幅写意人物画,厚重洒脱不乏新意。对于生命的理解,人人各异。在留守家园的画里,人物因内心世界的丰富而绽放情感的异彩,因对生命深层的体察而蕴藏细腻的悲欢。“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如同于谦的诗中所言,留守母亲苦行僧式的劳作,体验着生命的悲欢,体验着人生极限的苦与乐。人的品味和精神亦有质地的区分,美者如玉,包容万物,容纳一切美,充盈着原始的典雅。细品《留守家园》这幅写意的人物画,如同在读留守母亲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洒脱而不拘谨于平面线条,浓烈而不狂放于市井人情。在漫漫人生路上,人是渺小的,短暂却可以永存。我们只有从劳动者艰辛的生活阅历中汲取营养,方可能不断开拓视野,注重对人物心灵的把握,更传神地描绘出笔下人物的精神气质。

三、千百万家庭留守人员中的缩影

写意人物画创作重在笔墨洗练,内涵丰润。作为中国画之精华的写意人物画,历来为一代代文人雅士推崇和喜爱。正如陆机所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在写意人物画中尽量做到物我如一的清逸和绝妙,以追求画面意象中的无我境界。只有清灵旷远的写意,方能勾勒出人心世界的微妙神态。从这幅画面来看,似乎一眼看出人物表情的丑态,皱着眉头,无可奈何的身影,一张没有笑意的脸庞,给人以质朴沧桑的感觉。是一幅极有代表性的中国农民的形象,它是千万中国农村家庭妇女的缩影。正是这一幅画折射出了中国社会变革的阵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社会改良计划,首创了“天下为公”的理念,提出了:“鳏寡孤独,老有所养”的理念。可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老人不但得不到老有所养,而是担当起养孙护院的伟大角色。非但没有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反而将她们牢牢地束缚在家乡的土地上,让她们在落日的夕阳下,迈着蹒跚的步履在艰辛地耕耘,最终融化在西山的最后一缕夕阳里。这便是《留守家园》画意的真情所在。但愿在国力殷富的国度里,能让留守的老母亲们尝一尝老有所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君 著《传神写意的艺术――国画》.辽宁出版社。

2.李鲤 董志桢 编著《怎样欣赏绘画》.北京燕山出版社。

上一篇:如何提高高考数学复习的学习效率 下一篇:语文教学应重视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