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马法兰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10 01:44:59

小剂量马法兰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51.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1-0081-0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MDS的治疗方案虽然很多,但由于疗效有限,目前尚无共识方案。近年来笔者采用小剂量马法兰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MDS中的RAEB-Ⅰ及RAEB-Ⅱ亚型患者10例,取得初步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6月-2009年3月门诊及入院治疗的RAEB-Ⅰ、RAEB一Ⅱ患者10例,入选时符合下列标准:符合2001年WHO制定的MDS分型中RAEB-Ⅰ、RAEB-Ⅱ的诊断标准;年龄≥60岁;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无明显感染和出血倾向。其中男6例,女4例;RAEB-Ⅰ 4例、RAEB-Ⅱ6例,诊断后至本方案治疗前时间为1-6个月,部分患者曾使用雄激素、维甲酸等治疗,治疗前血常规及骨髓情况见表1。

1.2 治疗方案 马法兰2 mg,每日1次,早餐后口服,定期观察病情,如骨髓幼稚细胞无进行性增加,持续用药6个月;沙利度胺起始剂量100 mg,每日1次,晚睡前口服,并逐渐将剂量增加至200mg/a,持续用药6个月。治疗期间如病情需要可予以支持或成分输血。

1.3 疗效判定及观察指标 依据标准依据2006年MDS国际工作组(IWG)疗效修订标准,骨髓完全缓解:骨髓原始粒细胞≤5%,外周血血红蛋白(1ib)≥110g/L,血小板(PLT)1>10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部分缓解:其他条件均达到完全缓解(CR)标准,但骨髓原始细胞仅较治疗前减少≥50%,但仍>5%;病情稳定:未达到部分缓解(PR)的最低标准,但至少有8周以上无疾病进展证据;失败:治疗期间死亡或病情进展,患者表现为血细胞减少加重,骨髓原始细胞百分率增高或进展为较治疗前更晚期的FBA亚型。治疗期间定期进行血细胞计数及分类,骨髓涂片及分类计数,监测心、肝、肾功能。

2、结 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满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骨髓CR 2例,PR 2例,病情稳定3例,治疗失败3例。

2.2 药物不良反应 1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时因3系细胞进行性下降、骨髓增生明显减低而停药,死于呼吸道感染。2例患者出现轻度肝功损害,未见明显恶心、呕吐。3例患者出现便秘经对症处理可耐受,3例患者有轻度嗜睡、症状不重可耐受。

3、讨 论

1996年日本Omoto等首次报道小剂量马法兰(2 mg/d,口服)治疗21例高危老年(中位年龄65岁)MDS患者,7例获得CR,达CR时马法兰总剂量为(140±19)mg,中位CR时间为14.5个月,取得了一定疗效。国内有学者单用小剂量马法兰治疗中、高危MDS患者,总有效率达66.7%。Raza等报道利用沙利度胺联合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治疗高危MDS,有24%患者血液学进步,30%的患者骨髓原始细胞下降50%以上。既往我们多采用骨化三醇、维甲酸、小剂量阿糖胞苷等治疗RAEB-Ⅰ及RAEB-Ⅱ,疗效甚微。本组病例采用小剂量马法兰联合沙利度胺治疗RAEB-Ⅰ、RAEB-ⅡMDS患者10例,除1例患者因骨髓增生受抑,死于上呼吸道感染外,其余9例患者完成疗程。小剂量马法兰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MDS,不良反应小,用药较方便,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中、高危MDS患者的方法之一。

上一篇:社区卫生服务站用药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与护... 下一篇:影响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因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