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例乳腺癌二维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时间:2022-06-10 01:39:56

92例乳腺癌二维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二维及高频彩色多普勒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2例乳腺癌,重点分析肿块的形态、大小、纵横比、观察肿块内部回声、边缘、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有无微小钙化、后方有无声衰减、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等。结果 92例乳腺癌中80例(86.9%)形态不规则,74例(80.4%)边界不清晰,76例(82.6%)内部回声不均匀,67例(72.8%)后方回声衰减,84例(913%)无包膜,39例(42.3%)肿块内部见钙化,45例(48.9%)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82例(89.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出肿块内及周边血流信号,79例(85.8%)RI≥0.7。结论 超声诊断乳腺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有利于提高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

关键词:乳腺癌;二维声像图;彩色多普勒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彩超对诊断乳腺癌的诊断性不断提高,已成为乳腺癌首选检查方法。本文分析92例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显像特点,以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共92例年龄在30~82岁,女性90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56岁,均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1.2方法 仪器:使用GE LOGIQ p5及东软NEUSOFT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探头频率7.0~13MHz。方法: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位,手臂上举,充分暴露及腋下,对乳腺四个象限、乳晕区及腋窝区进行全面扫查;记录病变的部位、形态、数目、大小、纵横比、观察肿块内部回声、边缘、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有无微小钙化、后方有无声衰减、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肿块周边及内部的血流信号,记录血流分级。

1.3 Adler半定量法分级标准[1] 0级: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Ⅰ级:少量血流:1-2处点状血流;Ⅱ级:中量血流,可见一条主要血管或几条小血管;Ⅲ级:丰富血流,可见四条以上血管或血管互织成网。重点观察有无穿支血管,选择彩色显示清楚的血管进行多普勒分析,测量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PSV)及阻力指数(PI)。

2 结果

2.1部位及大小肿块位于内上象限28例(30.4%,)内下象限21例(22.8%),外上象限25例(27.1%),外下象限18例(19.5%).肿块在89mm×78mm~15mm×12mm。

2.2声像图特点:92例乳腺癌中80例(86.9%)形态不规则,74例(80.4%)边界不清晰,76例(82.6%)内部回声不均匀,67例(72.8%)后方回声衰减,84例(913%)无包膜,39例(42.3%)肿块内部见钙化,45例(48.9%)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82例(89.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出肿块内及周边血流信号,79例(85.8%)RI≥0.7。

2.3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 92例超声诊断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病理证实8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6%(88/92)。88例病理类型,侵润性导管癌72例,侵润性小叶癌6例,导管内癌4例,粘液癌3例,腺样囊性癌2例,大汗腺癌1例。其中误诊为纤维瘤1例,肉瘤1例,不典型增生2例,误诊率为4.34%(4/92)。

2.4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 92例乳腺癌,0级8例(8.69%),Ⅰ级14例(15.2%),Ⅱ级43例(46.7%),Ⅲ级27例(29.3%)。高阻力指数79例(85.8%)RI≥0.7。见图1、图2。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于临床发现。因此,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决定着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乳腺癌的诊断目前可以依靠各种影像学检查,如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摄片、红外线乳腺扫描、磁共振等方法,但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最简便易行而又无放射的影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

乳腺癌主要呈侵润性生长,所以典型的乳腺癌声像图为实质性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蟹足状、内回声不均,可有微小钙化点、后方回声衰减。乳腺癌癌组织多起源于导管上皮,乳腺癌瘤体内产生一种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刺激新生血管生长,所以乳腺癌的血管数目多,形态不规则,粗细不均,血管受压表现为高阻力血流状态,而出现高阻力指数(RI)的血流频谱形态改变,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供了很好的病理学基础。Peters等报道,将RI≥0.7作为乳腺癌的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1%。

总之,结合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李安华.乳腺间质内纤维结构改变对乳腺肿瘤诊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04:301-303.

[2]李春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06:390-391+394.编辑/哈涛

上一篇:分析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影... 下一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特点及护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