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与一首诗的不了情

时间:2022-06-10 12:50:59

一位老人与一首诗的不了情

老人叫李智海,为了一首诗,投入了将近二十年的心血。还是先从诗说起。凡接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一首叫做《孔雀东南飞》的诗,“长诗之圣”,与《木兰辞》一道被称为“乐府双璧”,这都是关于这首诗的赞誉。为了一首《孔雀东南飞》,李智海写了两本书,一本《小吏港随笔》,一本《故园拾穗》。长诗的故事发生地在怀宁县的小市镇(旧称小吏港),李智海的老家也是小市镇,李智海是对诗情有独钟还是因为地缘关系?或许兼而有之吧。

李智海对长诗《孔雀东南飞》的研究起步之时已是花甲之年。那年,他从高中语文老师的位置上退下来,与他情形相似的人,可能在忙着遛鸟、打牌来打发闲适的时光,而李智海却一头扎进了一家报社,当上了副刊的文字编辑。干这个可不是为了挣点外快,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来学艺的。学什么?从诸多的来稿中学习怎样写稿,向诸多的作者讨教写作的经验和方法。“活到老,学到老”从他的身上找到了现成的例子。我便是这一年与李智海相识的,一见面便感受到李老的精神状态非常饱满。交谈中,他告诉我,他的家乡有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他早年就想在那方面进行挖掘,可是工作不能耽误,所以迟迟不敢动笔。而今退休了,可以做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就像种子到了春天注定要发芽一样,李老人生的第二春便悄然开始了。

在报社他并没有干多久,便全力以赴地朝着自己多年前的梦想大步迈进了。这以后,在数十家报刊上我陆陆续续地见到李老那些总也离不开《孔雀东南飞》的文章变成铅字,刘兰芝、焦仲卿还有小吏港,成了他文章中不变的主题。诗里诗外、故乡故人、乡情乡俗,处处着力,字字较真。《的创作背景及其他》《的写作年代和成诗过程》《焦仲卿刘兰芝缘何殉情》,看看这些题目,研究的气息便扑面而来。李老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也洋溢于字里行间。《小吏港,低山浅水也迷人》,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来了一个全景式的扫描;《小吏港老街杂忆》,源自于往昔生活的追忆。化不开的故乡情,使得一直住在城里的他举家迁到老家李家嘴。

退休后的第二年,李老的第一本作品集《小吏港随笔》就出来了,速度之快不可不令人吃惊。读毕新书,我将我疑惑了很久的一个问题提了出来:被赶出了焦府的刘兰芝毕竟是一个结过婚的女子,居然还有许多达官贵人上门求亲,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想听听李老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李老说,汉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历史学家将汉王朝称为孔雀王朝。那个时候,男女交往的环境相当宽松,远不像后来的程朱理学给妇女加设那么多的套套;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曾为人妇的刘兰芝的确有过人之处。

从花甲起步,一晃便是挨近耄耋之年,如今的李智海已是长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二的传承人。得知这个消息时,我跟李老开了句不当的玩笑,说李老是焦仲卿和刘兰芝虔诚的守墓人,退休后的宝贵时光全花费在那作古千百年的两个人身上了。对此,李老只报以宽厚的一笑。千古情人谁最痴,无人企及李智海。至今,他依旧始终如一地钟情于这首诗,他的博客名直接就叫做“孔雀东南飞李智海”。李智海将他自己与《孔雀东南飞》紧紧地融合在一起,看来谁也没办法化开他的一往情深。

上一篇:祖父母的初次拥抱 下一篇:死活不愿下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