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探微

时间:2022-06-10 12:11:17

民间艺术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探微

摘 要:动画以独特的视听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她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中国动画以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语言,融合传统的、本土的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着重探讨民间艺术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从剧本创作、动画角色塑造、动画声音三个方面介绍了民间艺术在动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这对提高动画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民间艺术;动画教学;应用

动画是一种文化,她结合本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之后,以视听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动画创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精妙的角色塑造、精彩的故事情节、动听的民间乐器……这些都体现出民间艺术与动画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动画剧本的创作、角色的塑造、声音的选取三个方面,探讨民间艺术在动画艺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期对当前的动画教学有所借鉴。

1 民间艺术及其作用概述

“民间艺术”据张道一先生阐释:“民间艺术一词可统称为民间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杂耍等。”[1]我国的民间艺术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种类多样“走马灯”、泥塑、皮影、剪纸、年画……而早在唐代,民间艺人便利用光影,借助诵唱的方式,把富有戏剧性的动作、故事,记录和传递下来。1941年,随着万氏兄弟创作动画片《铁扇公主》,中国动画便与民间艺术密不可分。

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借鉴各类民间艺术进行动画创作,剪纸、年画、皮影、木偶、甚至青铜图像等,尤其是对中国水墨画的借鉴开创了动画的“中国画派”。进入21世纪动画大国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各种动画题材、角色塑造都开始从中国民间艺术中吸取元素,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民间艺术不仅为动画提供了动画创作的题材故事和人物角色,更多地反映了一种文化,通过动画这个载体,传播了文化的影响力,唤起更多人对这种文化的印记和认知。在动画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对动画创作有直接的影响,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从中吸取营养,能熟练地驾驭和合理的运用这些民间传统的文化元素来进行动画片的创作。

2 民间艺术在动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民间艺术在动画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动画剧本的创作、动画角色造型塑造、动画音乐教学中都会涉及民间艺术内容的学习。

2.1 民间艺术在动画剧本创作教学中的应用

动画电影是导演根据剧本来拍摄,所以剧本是动画片存在的前提。据调研,成功的动画电影98%改编于已有的文本作品,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如《大闹天宫》《铁扇公主》《大圣归来》改编于《西游记》;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功夫熊猫》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融合了中国的民间元素。这些改编成动画的民间故事,在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化记忆上做出了贡献,同时也给动画片创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部动画片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2]编剧在最初的构思阶段,遵循视听艺术的基本法则,吸收民间艺术的宝贵养分,灵活地提炼内置的美学,创作出精彩的动画剧本。

2.2 民间美术在动画角色塑造教学中的应用

“动画角色设计是众多艺术造型方式中的一种,是指综合运用变形、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将动画角色设计为可视形象,其目的是要使每一个动画角色富于感染力与生命力”[3]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跟影视演员一样,它的形象、外貌、服饰、语言特点、动作等都根据剧本故事来塑造,如孙悟空。

中国动画从《铁扇公主》开始,动画角色一直表现出具有民族精神内涵的文化形象,例如,《大闹天宫》作为中国动画片的经典之作,张光宇先生在对孙悟空的形象塑造时,强调线描和色块的卡通形式,整部动画挖掘了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绘画、民俗、壁画,又融入了戏曲,兼收并蓄,使动画达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民族艺术感极强,从而奠定了孙悟空的经典艺术形象。水墨动画最能体现中国民间艺术风格,它的创造是中国动画人对世界动画片的巨大贡献。中国人一直认为水墨绘画形式在唐代便已经开始盛行,中国水墨动画便借助水墨画的笔墨,浓、淡、干、湿,营造出虚实空灵的画面意蕴,在世界动画艺术中独树一帜。

在动画教学课堂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早期中国动画角色造型的成功之处在于――大量借鉴了本民族的各种艺术形式,并融会贯通。例如,借鉴了年画造型的哪吒;取自于敦煌壁画的九色鹿;以及各种传统水墨的动画形象。

2.3 民间艺术在动画声音教学中的应用

“声音在动画影片中起到润色和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4]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明白,我国传统动画的民族风格不仅体现在画面上,动画声音上也应该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例如,《骄傲的将军》借用了中国戏曲的语言,配乐方面采用了戏曲锣鼓,整部影片充满了民族声乐,再现了传统戏曲的韵味,给人全新的民间戏曲特点;《三个和尚》更是借助传统民间乐器来突显不同的人物性格;《牧笛》采用了民乐竹笛演奏,融合自然山水之声,配合画面的景色,将声画有机地结合,展示了一幅活的水墨画卷;《山水情》把中国笔墨情趣与古琴声、钟磬声、风雪声、溪流声、鸟鸣声、猿啼声交相融合,百转千回,闻者为之动容。由此可见,在我国传统的动画电影声音创作中,民族风格贯穿始终,通过声音真实的反映社会、深化主题。

3 总结

民间艺术内容广博,既包含着深厚的创作理念、创作过程和创作形式,也包含着详尽的视听元素,为今天的动画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空间。我们应该注重从民间艺术中吸取养分,把它作为动画剧本、角色、声音创作的素材来源之一,在具体的动画创作中进行提炼和加工。一部优秀的动画片还通过后续衍生品的开发,渗透到我们生活,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有责任保护和弘扬我们的优秀民间艺术资源,使它借助动画这个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最终让动画与民间艺术借助于良好的动画教学体系和市场运作机制,创作出丰富多样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张道一选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357.

[2] 邱贝莉,汪亮,王臻真.动画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90.

[3] 刘明来,杨群.动画角色设计[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5.

[4] 文仕江,吴荣彬,陈默.浅析国产动画声音的民族性[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第199-201页.

[5] 康修机,王万兴.动画片中声音的民族化特征分析[J].电影评介.

[6] 高颖.动画剧本创作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

[7] 余孟杰.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作者简介:李玉(1982―),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动画。

上一篇:浅谈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的应用发展 下一篇:丰田汉兰达轿车发动机怠速不良故障分析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