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垫膜浅土栽培技术初探

时间:2022-06-10 04:53:04

山药垫膜浅土栽培技术初探

摘 要:山药,亦称薯芋,为薯芋科。主要食用部分为地下的块茎。山药不但产量高,而且营养也极为丰富,含糖量高达14%,蛋白质为1.5%。山药为多年生宿根性蔓生植物,喜温暖,不耐寒。山药具有耐贮藏、易运输、营养丰富等特点,是珍贵的蔬菜,也是一种滋补品。

关键词:山药;浅土栽培;零余子,初探

中图分类号: S632.1 文献标识码:A

宁陕县兴民蔬菜合作社通过技术改良实践,探索创新出秦岭高山山药垫膜浅土栽培新技术,打破了山药种植和发展的技术瓶颈和收入高却无人敢种的尴尬局面。实践证明,垫膜浅土栽培与浅生槽栽培相比,除山药品相上没有浅生槽规范外,产量无明显差异,这一技术创新为山药的高效益低成本栽培奠定了基础,并且使山药栽培土壤适应性更为广谱;也为大棚设施蔬菜的轮作倒茬探索出了高效益的生产模式。

山药好吃,薯难栽。由于山药生物学特性的局限所致,传统栽培山药的方法是将其种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的冲积沙土上,块茎垂直生长较深,种植时需要开挖深为80~150cm的定植沟,山药薯块负向地栽培生产,收获时更要小心翼翼。山药的传统种植方式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又费力,严重阻碍了山药这一特色产品的大面积发展。为克服这一难题,2011年,在获取山药浅生槽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降低生产成本,大胆探索山药垫膜浅土栽培技术,即人为地改变山药块茎垂直向下生长为靠近垄面土层一定斜度横向生长,种植时只需开挖宽10cm、深10~18cm、长1.5m的浅槽,下垫厚薄膜条,膜上平行放山药鼻种子1条即覆土,留蔓基于土表外生长的栽培方式。

1 材料准备

1.1 薄膜条

选用厚16um硬塑料片裁成宽15cm、长100cm的小段,然后在塑料片的一端距端口处20cm向端口斜切,切成马蹄形。再从塑料片另一端至中间部位,用电钻或手钻打孔,孔径1cm,间距为3cm,每排应打6个孔,共打4排。加工成的塑料片可以使用3~5a。

1.2种子准备

选用本地野山药品种。山药为雌雄异株植物,所以营养繁殖能力很强,其中地下的块根及茎、腋下的零余子都能繁殖新个体,以地下块根成活率最高,可连续栽植3a,3a后品种逐渐退化,可用零余子重新培育种栽。山药繁殖方法:芦头繁殖,即用一节有芽的块根上端作种,上端称作芦头(或龙头)。头年冬季选择无病虫害、无分枝、颈短、粗壮的块根作种,块根可以在地下越冬,其吸水力较弱,切下后不久便会枯萎,块根应在湿润的环境储藏。

1.3 肥料准备

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2000 kg,硫酸钾复合肥30kg,磷肥100kg。

1.4 整地

山药为深耕性植物,必须细耕土地。翻地不深,则发育较差,下端易分枝,或成畸形。翻地深度在30cm左右,应在头年的冬季进行整地,使其土壤熟化,可消除大量地下害虫,第2年下种前,每667m2施入堆肥、栏肥等2000~3000 kg,均匀撒施,再细翻土,随后作畦。如果是连作,头年不必翻地,第2年春季施入基肥,翻耕耙平即可。

2 播种

2.1 选地

山药须根细,是以地下肉质块茎器官为产品的一种蔬菜,因此对土壤理化性能的要求比较严格。种植山药要求地势向阳、背风,土质以细砂土、夹砂泥为好,一般要求土层透气性好、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土或沙壤土种植,这些土壤大多是砂质土壤,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层深厚、肥沃,而且结构良好,保肥力强。土壤粘重、过砂或碱性强的不宜栽种。

2.2 播种

槽的开挖垫膜顺大棚走向整畦畦高要求30cm以上,畦面120cm,6m宽大棚做4畦3沟。畦整好后,垂直于畦长用板锄平挖成宽10cm、深10~18cm(山药鼻端浅)、长1.2m,株距20~26cm的浅槽,下垫厚薄膜条(薄膜条在沟内呈U型),膜上平行放山药鼻种子1条即覆土,留蔓基于土表外生长(或不放种子先覆土,待开春后扒土在膜条上放山药种)。

2.3 播种

栽植山药宜在清明前后,地温达到13℃以上时最为适宜,不宜过早下种。开沟垫膜后,将选好的龙头顺一个方向平放于沟中,芽头顺向一方, 覆土平畦面。

3 管理

3.1 设立支架

当幼苗长到17~20cm时用竹竿、树条等物搭成人字形支架,支架高,其产量也高,在每株旁插一条,让植株蔓茎绕上支柱,有利通风和透光。

3.2 肥管理

第1次追肥一般是在第2次或第3次浇水时进行,每667m2追施尿素10kg。第2次追肥是在山药豆开始膨大时进行,每667m2追施硫酸钾复合肥30kg。第3次追肥是在山药豆长成,有的山药豆开始脱落时进行,每667m2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kg。

3.3 施肥方法

山药喜肥,施晚了幼苗生长迟缓,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追肥一般不少于3~4次。第1次在6月中下旬进行条施 ;第2次约在7月底至8月初,撒播于根旁后结合中耕覆土。

3.4 中耕除草

山药出苗后,天气温暖,杂草生长快,每次浇水或降雨后应及时除草,松土,一般进行3次左右。特别注意初期松土应浅锄与架设支柱同时进行,入土深度为3~4cm;第2次应逐渐深锄在6月中下旬进行;第3次也应浅锄在7月底8月初进行,避免损伤植株而影响生长。在生长后期中耕锄草时,切勿将蔓弄断以免影响产量。

3.5 病虫害防治

3.5.1 炭疽病

山药炭疽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后扩大成不规则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心散布小黑点,后期部分病斑穿孔。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6~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造成茎蔓枯死、落叶。

防治方法:种植前先清园,烧毁病株残叶,减少越冬菌源。平时开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前可喷1∶1∶100波尔多液保护,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视病情轻重喷药2~4次,交替喷雾。

3.5.2褐斑病

山药褐斑病也叫“叶斑病”、“枯叶病”,它是山药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病斑大小不等,近圆形,多角形至不规则形,在下部叶片上产生黄色或黄白色不明显的病斑,后期病斑周缘变褐色微突出,中心部分为淡褐色,病斑表面出现许多小黑点,致病菌为薯芋叶点霉。病菌分生孢子器小,近球形。病斑数量多时可使整片叶变褐枯死,为害植株生长。病斑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附于被害部越冬,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次年开春后形成分生孢子,从而引起初侵染发病,发病孢子随风雨传播,反复交叉侵染。一般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为害严重,在温湿度条件适宜情况下易发病,特别是风雨频繁病害加重。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清洁田园,焚烧杂物,彻底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后应立即剪除病叶并烧毁,再喷65%代森锌,每隔7d1次,连喷2~3次,能得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3.5.3蛴螬

在山药块根生长期中,常咬食块根,块根被害后生长不大,味变苦,煮不烂,干燥后坚硬,品质变劣。

防治方法:整地时每667m2可用茶籽饼30kg撒施,生长期中如有蛴螬为害,可用90%精制敌百虫1000倍液浇注毒杀。

3.5.4红蜘蛛 成螨

其是危害多种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喜欢群集于叶片背部吸取汁液,使叶片变黄、脱落,造成植株早期萎缩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5%中科美铃1500~2000倍液喷杀,5d后再喷35%杀螨特1200倍液1次,即可杀卵又可杀成螨。

4 适时收获及出售

9~10月是山药零余子成熟采摘的季节,搭架种植的可连藤一起拔起,未搭架的先用耙子将藤搂到一堆,收起零余子,未脱落的零余子先运回堆积,然后抖落收集,每667m2可产250多kg的零余子,可作饲料和种子使用。要特别小心挖山药时不能挖破或挖断。并要保护芦头,不可以把芽嘴弄伤。挖回后把山药的先端藏于湿沙中作种(先端即芦头长约16~23cm处折断),剩余的尽早出售不能久放。

利用垫膜浅土栽培,发挥了浅土层积温高、透气性好,土壤松散的优势,使山药易于采收,长薯快,适合种植大面积的各种土壤类型,达到效率高、产量高、高质量的目的。该技术和传统的山药栽培技术相比,每667m2可节省30个劳动工日;667m2产量3000kg以上;所产山药薯条整齐,光滑,饱满,色泽好,开挖不易损坏,块茎耐贮藏,商品价值高。每667m2收益达1.8万元以上。山药垫膜栽培技术不仅解决了山药种植劳动投入大、采挖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商品价值,且山药栽培不再局限于沙壤土种植,凡是水源排灌方便的耕地均可种植,扩大了种植范围。

作者简介:陈庭翀(1968-),男,任职于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农业局,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上一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及其防治浅析 下一篇:创新服务会商制度 提速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