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的思考

时间:2022-06-09 11:32:46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的思考

【摘 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迫使我们不断反思,是真的人才过剩吗?还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试图探索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希望为解决学生的就业寻找新的出路。

【关键词】就业 校企合作 应用性人才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言语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毕业生就业难,也是高等教育一直关心的问题。妥善处理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高等教育的长久稳定发展,关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一、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关心的问题,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目标宽泛,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岗位的断层等。当然,造成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比如毕业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把就业岗位设定的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等等主观原因。基于本研究的考虑,在此只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出发,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型应用性人才。

二、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势在必行,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就业为出发点,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才能赢得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稳定。

(一)何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继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创生出来的,由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为了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而采取的类似于实践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通过开展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将这种优势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多方位的、深入的合作,培养高规格和高质量的适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校企合作主要有七种模式,即是企业引入模式、设备共享模式、技术推广模式、岗位承包模式、校企共训模式、培训移植模式、实训承包模式。通过这些模式,将学生的在学校中所学的理论与在企业锻炼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办学,要求重视学生就业,从学科本位向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双向对接。首先,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工作的亲身体验。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对于刚毕业的学生顺利的找到合适的岗位非常重要。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按照企业要求参加社会实践,获取一定的工作经验,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增加一定的筹码。其次,校企合作办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利于学生顺利实现学生角色转变。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增加了对未来职业的感情,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能力等。再次,校企合作办学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增加了学生了解企业用人的信息获得机会,熟悉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要求,还可以获得一些就业信息。最后,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可以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调节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改善学生的就业状况。

三、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策略

开创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经济发展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需要重新定位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第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不能好高骛远,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第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第三,进行课程体系的变革。课程体系的变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设置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第四,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利用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实践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采用讨论式、案例分析、项目分析等形式,灵活多变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实现双向对接,最终实现双赢。

结语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惠双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述鹏,黄臻. 深化校企合作. 完善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1(13):232.

[2]郝杰. 以就业为导向. 创纺织精品课程——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纪实[J].纺织服装周刊,2011(22):28.

[3]欧阳中和,张秀玲,俞敏辉. 以就业为导向. 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模具专业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201-203.

[4]齐宪生. 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杂志,2010(3):200-201.

上一篇:浅议如何提高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 下一篇:浅谈电子阅览室的创新管理与人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