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诚融化“坚冰”

时间:2022-06-09 08:10:32

【摘要】“教育不能速成,唯有持之以恒”。持之以恒需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有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这是一种无私的、博大的、严慈相济的爱,也正是这种爱,促进了学生成人与成才。”班主任虽不是神,一样可以耐心细致真诚地关心关爱学生,用这种严慈相济的爱感化感动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用真诚融化“坚冰”,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家校沟通;心理疏导 ;真诚关爱

案例背景

开学伊始,学校对新生进行了以“如何适应高中生活”、“责任与纪律”、“正确上网”、“养成良好习惯,演绎精彩人生”、“中学生行为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接下来是把要求落实到行动上,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男生不准留长发怪发,男女生都不准烫发染发等。我先是在班上动员,要求同学们对照标准,不合格的三天内到学校理发室理成标准头型。话音刚落,体育委员小张首先提出反对,大声说:“我不剪发,不让我上学就行,反正我不剪发”。他这一举动使我感到非常意外,毕竟他是班干部啊!对此我没有立即表态,一天后把他叫到办公室,开始了我们师生间的第一次促膝长谈,最后总算答应剪发了,但看得出心中仍是不服。接下来是十月份的运动会,开幕式上要求所有同学都穿校服,穿白色鞋子。可就他一人偏偏穿黑色的鞋子(在此之前我见他穿过白色鞋子的)。为了不影响整个班级的荣誉,没让他参加入场式。这两件事说明这孩子叛逆性极强。某个方面,他也在考验着我这位班主任的耐心与智慧。由此开始了我与他的心路历程。

过程描述

1 原因分析

1.1 成长环境的影响:小张父亲最初是一位初中学校的教师,在小张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成长为一名副校长,母亲是一名工人。小张自幼随父母住在学校。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自然宠爱有加,尽管其父对小张处处严格要求,可一直生活在学校的小张,看惯了人们对其父的客气与恭维,加之,每当与学校同龄孩子闹矛盾时,不管对与错,其他孩子的家长总是让孩子让着小张,慢慢的小张内心深处就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上学时老师又往往碍于其父的面子,对他的自由散漫、不合作、顶撞老师的不良行为睁只眼闭只眼,久而久之又养成了他无论对与错总喜欢与老师对着来的不良习惯。

1.2 自身的因素:据了解,小张自幼就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做事较有主见,爱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不喜欢听别人的教诲,包括父母在内。只要自己想做的,不管对与错,就一定去做。反之,只要自己不想做的,不管该不该做,就一定不做,父母老师说的再多,往往收效甚微。

1.3 朋友的影响:小张来校时,有一位自幼就与他玩的同伴也到我校其他班就读。他们两个仍如往常保持着有好往来。这位同学的堂哥王某在我校另一年级上学,喜欢另类打扮,经常违反校纪。小张极其朋友就与王某有了联系,受王某的影响,认为长发很酷,也想做一名另类学生。

2 解决措施

2.1 家校沟通,交换意见 ,达成共识。我主动把小张在校的表现情况如实地反映给家长。还就小张的成长问题与家长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在对小张的教育方法上达成共识,都一致认为,针对小张的特点,做家长的应在生活上给小张更多的关爱,每周来校看望一次,在穿着打扮上给与适当的引导,思想上给与更多的关心,多鼓励少批评,放假回家多给他聊聊亲朋好友等身边“琐事”,多给他聊聊他自身在校的所见所闻,用母爱、父爱特有的魅力温暖他那颗“倔强”的心。在学校,我不再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说教,也不再用严格的班规约束他的行为,因为这些他早已置若罔闻。我以他的爱好为突破口,让他放下对我的戒备心理,拉近我们师生心灵间的距离,实施我对他的转变计划。

2.2 消除戒备心理,营造交流氛围。从与小张家长的交流中、与小张要好的同学中了解到,他喜欢打篮球。我就以打球为突破口,找他谈话,他却说:“那都是以前的事了,我现在已不喜欢打球”。我问他喜欢什么,他很干脆地说:“什么都不喜欢。”看来他对我的戒备心很重,这次谈话就这样不欢而散。随后我不再找他,而是与邻居班班主任协商,利用课余时间两班进行一场篮球赛。比赛时他果然没参加,结果我班以两分之差输给了对方。晚上我让班长讲评,让全班同学分析比输的原因。同学们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一致认为比输的重要原因是体育委员没上场。(因为他后卫打的好,在场上协调组织能力较强)身为体育委员的他这时脸涨得通红,向全班同学道了歉。第二天自习课时,我又找小张谈话,闭口不谈昨天比赛的事,而是以姚明在NBA的比赛为话题,指出:一个人的才干只有得到展示才能被公众认可,也才能有价值。这时他终于发话了:“其实昨晚我一宿都没睡好,老想我们班输球的事。为了证明‘我不喜欢打球’而没上场,导致我们班输球,越想越不服气,那都是我幼稚的表现,以后不会再这样了。老师您安排吧,我们再给他们比一次。”此后,小张与我的交流逐渐多了起来,从篮球到游戏,从发型到衣着,从同学到老师,他也渐渐变得开朗与自信了。

2.3 施以心理疏导 走出心理疲劳

现在的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有心理疲劳症状,如:学习上越想弄懂越听不懂,越想记牢越忘的快,课堂上即使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也是“眼在黑板心在外”。总之,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这就会导致注意力分散,意志力减弱,情绪异常,对任何事都“索然无味”。小张就是其中一个。一天吃过午饭我早早到了教室,大多数同学吃饭还没回来,小张却趴在桌上无精打彩,问起原因,说是数学越来越不会做,心里好烦。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约他散布,有针对性的与他聊天,指出他的成绩,给他讲,人一生中要遇到无数挫折,学习中遇到困难很正常,但遇到困难时垂头丧气不可取,这时应多想些愉快的事,或者跑跑步、打打球、听听轻音乐等,把不快烦恼排遣掉。不过对自己要有信心,更要端正思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思想不消沉,平时学习定发愤,只要思想跟得上,学习成绩定向上。一方面,要他到学校“温馨小屋”做客,请心理老师帮他缓解心理疲劳。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帮助,小张心理疲劳症状明显缓解,人渐渐精神了,也多少有些开朗。

2.4 给予真诚关爱,走进学生心灵

一次下楼梯时,小张不小心扭伤了脚,我知道后,一方面与同学一起护送他到医院检查治疗,一方面安排同学帮他买饭、扶他上下楼梯、上厕所等,解决他的后顾之忧。治疗期间还经常询问好转情况。小张从内心深处被感动。脚好后,他主动找我(这可是从未有过的),说想给我谈谈,我欣然答应。这次我们师生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促膝长谈。他说:老师说真的,来这儿上学时我就不高兴,是我爸要我来这儿上的。可来后,您在班里规定的那些近似苛刻的纪律,连上哪边的厕所都规定着,路上要跑不要走等,我很反感,总是想给您对着干,心想我不那样做,看您能把我怎么样。事实证明,我完全错了。我做了那么多出格、违纪的事,您从没在教室批评过一次,您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老师您放心,我不是不知好歹的人,我定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是好样的......小张的这番话使我非常感动,心想我的努力终于见成效了。

现在的小张离优秀虽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他已开始朝着优秀的方向迈进,这是可喜可贺的。

评析

“教育不能速成,唯有持之以恒”。初当班主任时,因不懂它的真谛,班主任工作中因急于求成遭遇过与学生的对立。随着岁月的磨练,工作中逐渐少了些浮躁,多了些沉稳,也逐步悟出了这句话的真谛,班主任工作便渐渐有声有色起来。今天与小张的心路历程更说明了这一道理。持之以恒需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有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这是一种无私的、博大的、严慈相济的爱,也正是这种爱,促进了学生成人与成才。”班主任虽不是神,一样可以耐心细致真诚地关心关爱学生,用这种严慈相济的爱感化感动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用真诚融化“坚冰”,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上一篇:让第一课时也绽放光彩 下一篇:开展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