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

时间:2022-06-09 12:11:44

2013年4月29日至2013年7月28日,亚洲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安迪·沃霍尔回顾展“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

展览跨越安迪·沃霍尔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艺术生涯,按不同时期分为四个部分,共展出绘画、摄影、丝网印刷、素描以及雕塑等各类作品共四百多件,代表作品包括:《金宝汤罐》(Campbell’s Soup Can,1961年)、《伊丽莎白·泰勒》(Silver Liz,1963年)、《杰奎琳》(Jackie,1964年)、《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1967年)、《自画像》(Self-Portrait,1986年)等。

第一部分:

三十至四十年代 青葱岁月

安迪·沃霍尔成长于一个为了生计而辗转美国的移民家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沃霍尔的父母安德烈和朱莉娅·沃霍拉如先辈们那样告别了家乡东欧。然而这个虔诚的拜占庭天主教家庭,依旧定期参加弥撒,恪守着东欧丰富的传统习俗。

从幼年起,沃霍尔的双亲就开始鼓励和培养他的艺术天赋。沃霍尔在四年级时加入卡内基学院周六艺术班,并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1945年,沃霍尔进入卡内基理工学院(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 1949年,沃霍尔从学院知名的绘画与设计系获得学士学位。在这四年大学生涯里,他的艺术天赋和才能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凭借着新鲜而富于创意的理念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第二部分:五十年代 人在纽约

这部分主要展出沃霍尔五十年代的作品。安迪·沃霍尔大学毕业后前往纽约发展,成为五十年代最成功的插画师之一。该展区展出了沃霍尔该时期的绘画和插画等创作,其中包括他为米勒鞋店所画的插画,这批插画空前成功,令他在业界获得“画鞋达人”的美誉。

第三部分:六十年代 工厂时代

六十年代是沃霍尔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时期,该时期他将主要精力投入于绘画,从报纸、广告、漫画和其他流行文化中寻找题材。1962年7月,沃霍尔举办他的第一个波普艺术展览,展出了《金宝汤罐》系列的画作。之后他搬迁至纽约东边的银色工作室“工厂”,在那里制作比以前更大型的画作、雕塑和电影。六十年代后期,沃霍尔的画作已成为美国波普艺术的象征。该展区展出了多件沃霍尔的经典之作,包括最早期的《金宝汤罐》系列、最广为人知的肖像画《玛丽莲·梦露》和波普艺术代表作《布里洛肥皂箱》等。而该展区另一引人瞩目的作品是由沃霍尔原创的《银色云》装置,《银色云》是个放满银色气球的房间,观众将从飘浮于半空的银色气球之间走过。

此外,电影也是沃霍尔这时期极其重要的创作内容。除了展示沃霍尔在绘画和版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展览也将呈现沃霍尔电影的经典之作《帝国大厦》(1964),这部长八小时的电影,以纽约帝国大厦为拍摄对象,揭示了他对年轻一代电影制作人和录像艺术家的持续影响。

第四部分:

七十至八十年代 闪亮星光

对沃霍尔来说,七十年代是个极为精彩的时代。他搬到纽约百老汇860号一间较大的工作室,他所创立的《访谈》杂志,把艺术、时装、电影、模特界和上流社会连接起来。随着他社交网络日渐广阔,大量社会名流、娱乐界红星等各类客户的肖像画委托订单纷至沓来,这个部分就是介绍沃霍尔这时期的创作。展区除了展出大量名人肖像外,也包括沃霍尔的自拍像。每张丝网印刷肖像都是源于宝丽来照片。

八十年代标志着沃霍尔艺术事业的顶峰,他不但选择与声名鹊起的年轻艺术家合作,也开始尝试在艺术之外创业。他先后推出了《安迪·沃霍尔电视秀》及《安迪·沃霍尔的十五分钟》两套电视节目,参与美国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为摇滚乐队制作音乐片,并在时装秀及无数平面和电视广告中亮相。该展区展示了大量沃霍尔出席社交场合时拍的照片、巨型画作《反射》以及他最后一个系列的《自画像》。

这一展区还展示了沃霍尔另外一项艺术计划——《时间胶囊》。

《时间胶囊》是一系列时间跨度为三十年的展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一直到沃霍尔去世时的1987年,由六百一十二个箱子组成(主要是标准尺寸的纸板箱),沃霍尔一般用这种箱子来放置他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在搬入百老汇860号期间,沃霍尔想到利用纸皮箱创作一系列“时间胶囊”,以处理工作室和办公室的杂物。他把日常繁琐的信件、杂志、报纸、礼物、相片、公司记录及其他物品挑选一部分放入纸箱。这些资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了解沃霍尔的私人世界,以及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和艺术文化环境。

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馆长埃里克·夏纳(Eric Shiner)说:“在逝世25年之后,沃霍尔仍然是一个复杂的、经常被误解的人物,他表现消费品例如亨氏番茄酱盒子以及表现玛丽莲·梦露的画作早已深入人心。”“我们很高兴纽约梅隆能把安迪·沃霍尔的生活、作品和创造天才呈现给亚洲的城市。这些非凡丰富的藏品再次肯定了安迪·沃霍尔用他的生活和作品所诠释的这样一个概念——名声稍纵即逝,唯有艺术永恒。”埃里克·夏纳补充道。

纽约梅隆亚太区主席利格思(Steve Lackey)说:“纽约梅隆对全球艺术事业有过承诺:通过我们居住和工作的社区使我们能够方便地接触并进一步探索艺术。我们很荣幸可以赞助安迪·沃霍尔美术馆并把这些优秀的作品呈现给亚洲的观众们。”

波普艺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深刻影响了一批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以至九十年代以后形成了席卷中国艺坛的波普画风。但与美国波普不同,中国的波普艺术家更强调对各种具有历史与政治含义的符号借用,从而揶揄历史与政治的神话。如今,波普艺术的大气候在中国已成为过去,但波普式的文化态度与思维方式却依然在延伸。安迪·沃霍尔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也是波普艺术最有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本次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推出的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回顾展,观众不但可从中探寻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蛛丝马迹,更可一窥安迪·沃霍尔其人其艺之究竟。从这些展品中,人们看到的是怎样的安迪·沃霍尔:艺术家、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交际草、同性恋、恋物癖、男扮女装者、迷恋浮华时尚的虚荣的人……

也许,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个安迪·沃霍尔。

上一篇:访学韩国印象 下一篇:漫谈明清老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