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平原地区春茄子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09 11:17:14

闽东平原地区春茄子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茄子由于产量高,生长和供应期长而被广泛种植,在果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近年来,福建省福安市在引进推广新品种的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种植技术,设施栽培面积迅速增加,其中,以早春多层覆盖种植模式发展较快。早春利用大棚+小拱棚+地膜三层覆盖栽培,可以提早种植和上市,较大幅度实现了茄子产期调节和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产品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远销本省其他地区和浙江温州等地。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选用农友长茄、闽茄二号、粤丰紫红茄等抗逆性强、耐低温、果型正、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中早熟紫长茄品种。

2种植方式

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三层覆盖方式,即大棚内设小拱棚,畦面覆盖地膜。

3育苗

3.1种子处理

茄子种子可采用温汤浸种,也可用药剂处理,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其方法是:将种子放入55 ℃温水中不断搅拌,直至降到室温,或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处理15~20 min。茄子浸种时间为10~12 h,要求不断搓洗种子,把黏液除掉,以加快吸水和呼吸,促进发芽。然后从水中捞出种子摊开晾10~20 min,使种子表面水分散失后,用洁净的湿布包好,置于27~30 ℃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可用30 ℃左右的温水淘洗1~2次,稍晾后继续催芽。若采用变温催芽(30 ℃条件下16 h和20 ℃条件下8 h),整齐度明显提高。

3.2营养土育苗

由于播种密度大,单位面积内幼苗从床土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总量比较大。另外,由于根系密集,其呼吸作用对氧气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土必须透气性好,含有幼苗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一般取无病虫源的肥沃田园土5份,腐熟农家肥4份,谷壳灰1份进行配制。另外,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入优质复合肥2 kg,充分混合、碾碎、过筛,做成床土。

3.3播种

3.3.1播种期

茄子采用三层覆盖栽培的播种期可安排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3.3.2播种量

每667 m2栽培面积用种量50 g左右。每平方米苗床播种6~8 g。

3.3.3播种方法

当催芽种子70%以上破嘴(露白)即可播种。播种前整细整平苗床,浇足底水,水渗下后用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覆盖3 cm。播种时用适量的细砂与种子拌匀撒播。播后覆细土1 cm左右,并及时在苗床上覆盖遮阳网或稻草,待70%幼苗顶土时拆除床面覆盖物。

3.4苗期管理

3.4.1温度管理

幼苗出土前,密闭小拱棚,尽量提高温度,白天棚温保持在30~35 ℃,夜间22~25 ℃;出苗后及时拆去地膜,并加强放风,降温排湿,以防止高脚苗及猝倒病的发生,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 ℃,夜间13~15 ℃;真叶长出后可适当提高温度,白天保持在30~35 ℃,夜间15~18 ℃;分苗前2~3 d适当降温炼苗,白天25~28 ℃,夜间13~16 ℃;分苗后提高温度,白天保持30 ℃以上,夜间不低于18 ℃,以促进缓苗;以后幼苗进入花芽分化阶段,应适当降低温度,白天控制在30 ℃左右,夜间15 ℃左右;定植前7~10 d进行低温炼苗,白天温度逐渐下降到23~25 ℃,夜间可下降到13~15 ℃,以适应定植后的生长环境。

3.4.2水肥管理

分苗前以苗床表土见干见湿为原则,既不能浇水过多,也不能过分干燥。苗期一般不追肥,若幼苗细弱、叶片发黄时可叶面喷洒尿素、磷酸二氢钾各0.2%的混合液肥。

3.4.3分苗

当幼苗生长35~40 d,具有2~3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分苗前2 d苗床浇1次透水,利于起苗。分苗时保持苗距10 cm见方。近年来,营养钵被广泛应用到茄果类育苗上,既可有效地保护根系,又便于操作、管理、运输。茄子育苗用直径10 cm的营养钵较为合适。把营养土装入钵中,用手指在中央插个孔,把苗子栽入孔中,然后封孔浇透水。分苗后加盖小拱棚保温。

3.4.4壮苗标准

茄苗具有7~9片真叶,苗高20~25 cm,平均节间长2 cm左右,茎基粗0.5 cm以上,大部分门茄花现蕾,叶色浓绿,根系洁白发达,无病虫害。

4适时定植

1月底至2月上旬,当棚内10 cm地温稳定在15 ℃以上时定植为宜。定植前10~15 d扣大棚并施基肥,每667 m2施农家肥10 m3以上,硫酸钾复合肥50 kg,深翻30 cm,做小高畦,畦宽100 cm,高20 cm,畦沟宽30 cm,畦面上覆盖地膜。选择晴好天气定植,每畦植2行,三角定植,株距30~35 cm,每667 m2栽3 500~4 000株。定植后浇足定苗水,用细土封好种植口,再扣上大棚和小拱棚。

5田间管理

5.1温度管理

定植后大小棚均密闭,尽量提高温度。5~7 d缓苗后,白天将内层小拱棚揭开以增强光照,夜间盖上保温,白天温度保持25~30 ℃,超过33 ℃放风,夜间保持在15 ℃以上,尽量不低于13 ℃,以利于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当棚内气温稳定在18 ℃以上时可揭开内层小拱棚,并加强通风降温,保持白天28~30 ℃,夜间15~18 ℃。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5 ℃以上时,要昼夜放风,防止高温障碍,掌握白天不超过30~33 ℃,夜间不高于18~20 ℃。中后期外界气温显著升高时,可拆膜呈露地栽培。大棚也可不拆膜,但薄膜要四周高卷形成天棚。

5.2肥水管理

门茄坐住以前,以蹲苗为主,一般不浇水施肥。当门茄坐稳后,在地膜上钻孔浇施,每667 m2施尿素15 kg。以后10 d左右浇1次水,20 d左右追1次肥。茄子需氮肥较多,追肥应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一般每667 m2每次追施尿素10~15 kg,或硫酸铵15~20 kg,或复合肥15~20 kg,几种肥料可交替施用。

5.3植株调整

大棚茄子由于栽培密度较大,需要及时整枝打杈,严格控制留果个数。整枝方式可根据植株生长状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采用双干或三干摘心整枝法。整个生育期间都要整枝打杈,门茄采收后及时去掉门茄下部老叶、病叶,使植株通风透光性好,每株保留2~3个主枝,生长期间及时剪去徒长枝和过长枝条,不留空枝,集中营养使其连续坐果。四门斗茄坐住后留1叶摘心,保留果下叶腋侧枝成为结果枝,依此类推。

5.4保花保果

由于前期气温较低,可用激素处理防止落花落果,一般用25~30 mg/kg的2,4-D或40~50 mg/kg的防落素涂抹花柄和花萼,注意不要将药液洒至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

5.5及时采收

采收时宜掌握“时间稍早、果实稍嫩”的原则,看萼片与果实相连处的白色环状带的宽窄变化而定,以白色环状带(茄眼)较宽时为宜。这样,不仅能早上市,茄果嫩,增加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后期各档幼果的生长,提高全期产量。具体视果实的生长情况结合市场行情及时采摘,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收益。

6病虫害防治

茄子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黄萎病、褐纹病和绵疫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和茶黄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采用药剂防治,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可用百菌清、瑞毒霉、普力克等,褐纹病和绵疫病可用代森锰锌、百菌清、乙磷铝、甲霜灵锰锌等喷雾防治;黄萎病可用甲基托布津、绿亨等药液灌根,实行3~5 年轮作或采用嫁接育苗能有效控制黄萎病;红蜘蛛和茶黄螨可用阿维菌素、克螨特等喷雾防治。

上一篇:河西冷凉灌区色素辣椒卧沟覆膜丰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早熟菜用马铃薯全膜垄作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