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歌声民族文化素养论述

时间:2022-06-09 10:55:30

大学生歌声民族文化素养论述

因为我没去过敦煌,没见过飞天壁画,为了给学生讲明白什么是飞天,赶紧的在网上查资料、找图片,翻阅书籍杂志,终于弄清楚了: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所以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带学生“游览”过敦煌之后,让学生讲讲歌曲中一直重复演唱的“学那张骞出西域,丝绸之路情意长。”由于学生在历史课上学过张骞出使西域这一课,于是他们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看她们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事情经过了解的还是不错的,接下来谈谈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的物质与文化交流,中国的丝绸、精美的手工艺品、漆器、铜器、玉器等传列西方,而西域的诸如良马、骆驼、驼鸟、狮子等动物;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萝卜、葡萄、大蒜、石榴、苜蓿等各种土产陆续传入中国。西方的绘画、音乐、雕塑、舞蹈、杂技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地理、历史等文化知识普及的差不多了,赶紧趁热打铁普及一下音乐知识,我把这首作品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歌曲主要表达古代劳动人民在通往西域的道路上,面对烈日风沙,不怕艰难困苦,与大自然抗争的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把骆驼在沙漠里行进的那种坚韧步履与神态和它倔强的性格烘托出来,歌曲情景交融,形象生动、鲜明,达到了形神兼备、完美统一的艺术效果。

通过演唱,歌曲的主题思想被表现得淋沥尽致,把主人与骆驼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完美准确地刻画出了。歌曲采用A+B+C+A曲式结构,结构规整、严谨。这首合唱曲共分四段,开始以两个声部中速缓慢的向前推进,两声部用哼鸣来演唱,气息低沉、微弱,仿佛再现远方隐隐可见的骆队,随后旋律开始由低到高,力度由弱到中强,此时音乐给我们的场景是由依稀可见到完全清晰的变化过程,使音乐产生朦胧、遥远的艺术效果,让听众感受到骆队从远古蜿蜒而来的诗情画意。作品采用在合唱声部之间一长一短,一进一退的作曲手法,使两个声部交替有序,相互映衬。其中,抒展而悠长的高声部旋律用来表现主人饱满、激昂、向上的生活热情;而节奏明快的低声部旋律采用与之相反的切分节奏,与高声部形成了鲜明对比的音乐效果;并且节奏鲜明的低声部切分音准确地表现出骆驼在沙漠中行进时坚韧不拔的姿态。歌曲的音乐旋律和曲调优美动听,形成气氛热烈而稳健、意境深刻而美丽的音效氛围。这种氛围使听众仿佛感受到蔚蓝的天空下连绵无尽的沙丘,没有鸟叫,没有骚动,浩瀚的沙海一片寂静,只有清脆的驼铃在风中回响,天空中白云朵朵,烈日发出白光,远处是茫茫黄沙承载着,被蒸发的热浪,大地上黄沙漫漫中一群驼队由远及近从大漠边走来,一点一点的向我走近,驼队中骆驼们迈着坚强有力硕壮的腿昂首挺胸行进在黄沙上,宽大厚重的脚掌踏在柔软的黄沙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驼铃声响彻耳畔,划破长空,打破沉寂……。驼队的主人们走在这金色的大道上,时隐时现,使这幅美丽的画面更增添了梦幻般的色彩。第二段音乐通过变化拍子强弱规律,将第一、二小节进行了f、p的处理,把原来4/4拍的f、p、mf、p,处理成p、f、p、p来演唱,尤其是前2拍的“la”运用了上滑音的唱法,再加上旋律出现的8度大跳,使音乐在力度、强、弱等方面都形成了较大的对比,对比产生了进一步的音乐张力和音乐动感。形象地描绘了骆驼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迈着坚定的步伐行进时的动态、神态。随着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歌曲的第三段音乐进行了新的变化,先是将速度进行加快,由于速度的变化整个音乐形象、音乐情绪都变得激动、欢快、热烈、激昂了。高声部以一个具有呼唤性的“哎”起唱,像是人们看到了曙光,极大地烘托了音乐的气氛。音乐旋律变得明快、悠扬、热烈、奔放,似乎对一切充满了信心,充分表达了人们即将到达目的地的那种激动的心情和情绪激昂的心境,展示了人们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满怀激情取得最后胜利的喜悦心情。歌曲还将听众置入无数美轮美奂的飞天造型中,思绪随着舞动的飞天穿越时空,飞散的花雨化作一串一串律动的音符渗入心田!同时在历史上张赛不畏艰难险阻、不惧豺狼虎豹出使西域,勇走丝绸之路,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为在旋律上与高声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低声部采用了铿锵而有力的切分节奏,鼓点似的切分音,形象地描绘出骆队坚韧不拔坚的前行的生动画面,在这漫长而崎岖的征途上一路风尘仆仆,脚步是那么雄健、浑厚。此时音乐达到了全曲的高潮,绽放出一种形神兼备的音乐形象和完美的艺术效果,伴随着凌空飘曳的衣裙,漫天飞舞的彩带,一副绚丽多姿、千变万化音乐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尾声时,音乐速度从新回到歌曲开始部分。“叮咚,叮咚,叮咚,叮咚……”驼铃声渐行渐远了,蜿蜒的队伍走过沙碛,身影慢慢地消失在地平线上,留下一片安谧。此情此景采取音乐从强到渐弱的处理方式,使音乐旋律由清晰逐渐变化为朦胧而遥远。这种产生结尾与开头的音乐形成对比鲜明的效果,使得歌曲前后相互照应,前面的音乐由弱到渐强,旋律从朦胧到清晰,给听众展现骆队从遥远的地方慢慢地走来的情景,而最后的音乐则是由强到渐弱,旋律从清晰到朦胧,展现出骆驼商队走向一片茫茫戈壁,慢慢地消失在天际,朝着远方的目标———敦煌继续前行的倔强背影。从《敦煌的故事》这首合唱歌曲中让我和学生一起领略了中国古代文明横亘千年的汉唐盛世的繁荣古道———丝绸之路的神秘和敦煌的美妙,使我和学生从音乐的奏鸣声对敦煌、对丝绸之路上的驼队产生遐想,被这首歌曲的音乐成功处理所感染,充分体现出歌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自己只有在对歌曲充分分析和理解后,才能准确地处理和表达,而歌曲的分析、处理是手段,表达才是目的,没有准确的分析,就不会有真挚情感的表达。作曲家运用不同的音乐处理手法,表达作品中的故事、人物、情感等,使歌曲情景交融,把人物与骆驼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完美准确地刻画出来,形象生动、鲜明,达到了形神兼备、完美统一的艺术效果。这种作品的表达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让氛围在音乐包裹中,使人们有所感悟、有所遐想,这也正是一首好作品艺术价值的体现。

作者:王新乐

上一篇: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 下一篇:空间思维贯穿高等经济地理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