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纺院“企业课堂”践行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

时间:2022-06-09 10:50:03

常纺院“企业课堂”践行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

染整专业在纺织高职院校中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快速掌握专业技能,尽快适应企业发展,毕业后迅速能顶岗工作,是高职院校不断探索教育改革的课题。地处我国染整企业比较集中的江苏的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染整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把课堂从学校搬到企业中,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生产教学实践,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欢迎。这一教学改革获得了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选择特色企业

为了促进以“企业课堂”为载体的产教学研一体化,创新师徒带教生产实践教学模式,常纺院与中纺联、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常州大学、江苏利步瑞服装有限公司、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绍兴县友邦助剂有限公司等组成纺织染整职业教育教学联盟,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则采用形式多样、各方互惠互利、互助共赢模式。具体由学校法人代表和企业法人代表签订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以双方资源为联结纽带,根据协议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开展教学、科研、生产和相关服务活动。

对于企业的选取,常纺院既考虑企业的示范作用,又考虑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刘建平副教授介绍说,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学生可以在这样的企业全面了解染整工艺。常州市盛宇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常州是效益最好的企业。江苏利步瑞服装有限公司印染设备全部为意大利进口,自动化程度很高,特别是高速数码印花设备让学生大开眼界。江苏伊思达染织有限公司专做缝纫线染色,全部用机器人自动操作,自动送料,让学生看到了印染行业的高技术。

把课堂搬到车间

“通过校企合作,将实践教学迁移至生产车间一线,实施‘企业课堂’生产实践教学,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了‘学校企业学校企业’交替递进式的工学四阶段课程体系。”常纺院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赵玲珍解释说。

具体做法就是采用师徒带教,专职和兼职教师合作教学、共同管理、多方评价。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企业课堂”课程《染整工艺实训》,教学采取师徒带教形式,学生采取定岗、轮岗、顶岗形式进行岗位职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岗位师傅为第一指导教师,实施师徒制学习。企业技术人员巡回指导,学校教师定点企业,配合企业进行教学、管理和考评。

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还构建了“企业实训”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因为“企业课堂”教学,涉及因素远比校内教学多而且复杂,为了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双方建立了全方位多途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企业人力资源部、后勤部、生产部、保卫部和学校系部、学工处等组成教学管理团队;由企业岗位师傅、技术员、工程师、营销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组成教学团队;由企业人力资源部、后勤部、生产部、保卫部和学生、指导教师、教学督导以及系部、教研室对生产实践教学进行监督和反馈。

学生质量明显提高

“企业课堂”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们主动为企业着想。刘建平介绍说,学生在生产辅助岗位顶岗,解决了企业暂时员工不足的困难。有的学生利用所学岗位技能,被派往客户单位进行产品检验。为了回修一批印花疵布,学生连续10多天每天加班到晚上11点,不在同一轮班上的同学也主动来参与,没人叫苦、叫累,只想着怎样才能更快更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受到企业领导和员工的一致好评,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学生创新意识增强,专业教师将校企合作项目内容转化成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在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同时,参与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既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技术问题,又培养了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申报并获受理实用新型专利,并。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常纺院教师利用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多名教师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教师们帮助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解决了“针织物一浴法低温前处理工艺中的白度问题”、“纯棉针织物翠蓝点和色泽深浓度问题”、“翠蓝染料应用过程中的性能检测方法”等;为宜兴市恒丰纺织印染材料有限公司研制了“耐碱磷酸酯”、“无磷络合分散剂”、“氧漂稳定剂”等新产品;为无锡清猛日化有限公司研制了“耐碱精炼剂”、“涂料染色粘合剂”、“氧漂稳定剂”等;为江阴市西石桥溶剂厂研制了“螯合分散剂”、“涂料染色交联剂”、“氧漂稳定剂”等,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高,解决了染整厂中的疑难问题,与同类产品相比竞争优势明显,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教师还和企业共同开发了耐碱磷酸酯生产新工艺,解决了企业原耐碱磷酸酯生产中气味浓、原料损失大的问题;为常州市中策纺织助剂有限公司解决了螯合分散剂测试、无泡皂洗剂测试等问题,并且指导染整厂正确使用染化助剂,帮助助剂公司做好产品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

“对于企业来说,学生的实训让企业有了提前挑选未来员工的机会,企业也从学校教师中获得了新的信息和发展思路。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在校期间就置身于未来工作环境中,对于学习知识、适应企业、思考未来有很大的帮助。‘企业课堂’使学校和企业获得了双赢。”刘建平说。

上一篇:柯桥欢迎你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下一篇:目睹大师级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