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哮汤治疗儿童热性哮喘6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09 10:15:25

益哮汤治疗儿童热性哮喘60例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自拟方益哮汤治疗儿童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结论:自拟益哮汤方具有较强的清热祛邪、化痰止哮平喘作用,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 热性哮喘 益哮汤 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针对60例3岁以上热性哮喘患儿采用益哮汤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60例患儿均为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年龄3~15岁,男32例,女28例,均符合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热性哮喘的诊断标准。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二,以上患儿均无心、肺、肝、肾疾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方 法 治疗组选用自拟益哮汤方(苏子15g,地龙10g,炙麻黄5g,僵蚕10g,黄芩15g,射干15g,苦参15g,桑白皮15g,前胡15g,甘草5g),服法:3~6岁为2日1剂,6~12岁,5日1剂,12~15岁1日1剂,均分3次口服。对照组选用小儿咳喘灵冲剂(麻黄、苦杏仁、甘草、石膏、金银花、板蓝根、瓜蒌等),服法:3~4岁为3/4袋,5~7岁为1袋,7岁以上1~2袋,分3次口服。以上两组疗程均为7天。

疗效判定标准 ①临床治愈:咳嗽、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②显效:咳嗽、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明显改善或基本消失;③有效:咳嗽、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有所改善:④无效: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善或加重。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zt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

结 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14例(46.67%),显效9例(30%),有效4例(13.33%),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20%),显效8例(26.67%),有效9例(30%),无效7例(23.33%),总有效率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 论

中医学对于哮喘的治疗多遵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原则,重在清热祛邪。根据此法自拟的益哮汤,在临床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方中麻黄炙用,有疏风宣肺平喘、解表散邪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麻黄的主要成分可持久地缓解平滑肌的痉挛,同时可预防哮喘的发作,故以其为君药:苏子、前胡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桑白皮功善利水消肿、泻肺平喘,《本草纲目》“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黄芩苦寒,功善清热解毒,尤善于清肺中之火,《本草新编》。“肺经之热,必须用之”:苦参清热祛风;射干解毒降气消痰,以上6味药物共为臣药,辛苦并行,辅助君药加强清热解毒,降气消痰之功,方中僵蚕味咸辛,具有清热祛风、化痰散结、熄风止痉之功;地龙味咸,功善清热熄风、平喘通络,既可清肺平喘,又可通络以利血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地龙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增强免疫、抗组胺、平喘的作用。二者共为佐药,有助于祛风散邪通络,祛除哮喘的宿根。方中甘草为使药,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作用,同时可缓解诸药烈性;以防苦寒之品降泄太过而耗伤正气。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邪、化痰平喘止哮之功,使哮喘自除。

临床应用时,尚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加减之:发热者可加柴胡、青蒿以退热;痰稠者可加天竺黄、瓜蒌以增强祛痰功能;鼻咽不利者可加苍耳子、辛夷以通鼻利咽;咳重者加桔梗、葶苈子以泻肺止咳;大便干者可加枳实÷大黄以通腑泻热。

本研究显示,自拟方益哮汤对儿童热性哮喘有很好,的疗效,可2作为临床医生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上一篇: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吞咽困难30例 下一篇:温补心阳、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