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对联里的朴素的读书观

时间:2022-06-09 08:27:59

绍兴对联里的朴素的读书观

绍兴,是江南璀璨的文化明珠,而联,则是这颗明珠上最耀眼的光芒。绍兴的一切优秀品质,可以说都浓缩在联中。例如大禹的“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和“以四海为壑”的人定胜天的意志在钱君淘先生所撰写的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江淮河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越王“卧薪尝胆”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惨淡经营毅力在诸乐三先生所撰写的“生聚教训,功垂于越;卧薪尝胆,志切沼吴”中也体现得活灵活现。历代以来,在绍兴这片土地上,诞生和成长了多少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和其他著名人物,他们的事迹、精神我们大多可以在相关的楹联中找到。

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明白如话的关于读书的联,它们或散落在历代典籍中,或镌刻在沧桑的祠堂里。

清李伯元《南亭联话》卷三载:“明徐文长有一联,上下联字句相同,其联云‘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按上下联第二个‘好’字,下联第一个‘好’字,俱宜圈破读。盖人当读书时候,每不喜读书,故曰‘好读书不好读书’,为少年人惜也;人当不能读书时候,每喜读书,故曰‘好读书不好读书’,为老大者悲也。”

这副联的上联是针年轻人来说的:年轻时精力旺盛,可以好好读书,但却不喜欢读书,荒废了青春,以至于“业荒于嬉”。下联是针年纪大了的人说的:等懂得了读书的好处,想用心读书的时候,却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不可能好好读书了,心有余而力不从。言惜时也。

在绍兴青藤书屋里,还挂有徐渭的另外一副关于“知行合一”联:“读不如行,使废读,将何以行;蹶方长知,然屡蹶,讵云能知。”这和明代吴讷在《小学集解》中讲“学在知行二者,能知而不能行,与不学同”有异曲同工之妙。

陆游把自己的居所取名为“老学庵”,原在山阴镜湖之滨的三山,并自题一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该联表现了陆游废寝忘食、手不释卷、流连忘返、发奋读书、以书为伴的情景。其实这一联是陆游《题老学庵壁》诗里的颔联,全诗如下:“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摘诗句为联的例子在宋代还有一些,陆游本人便还摘过另外的句子,如《娱书堂诗话》云:“陆务观尝有句云‘浇书满挹浮蛆瓮,摊饭横眠梦蝶床’,每书此十四字,悬之壁。‘浇书’‘摊饭’,自是的。其实‘浇书’并不见有书,‘摊饭’亦不见有饭,空中设想,取以为,所以妙也。”

镌刻在祠堂里的联与记载于书籍的某些关于读书的联相比,则明白如话。走遍绍兴的山山水水,只发现在王坛镇蒋村的蒋氏祠堂里有两副联。一副曰:“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一副曰:“何以佑启后人教孝教忠识典型之不远;只此继承先业日耕日读卜俎豆于无疆。”读来虽明白如话,却字字珠玑。蒋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后由绍兴县县长贺扬灵在石匾上书“蒋氏宗祠”四个大字。蒋氏出自河南淮滨,由周代姬姓改姓而来。到东汉光武帝时蒋横被封为大将军,后遭奸人残害,后,他的儿子被封为侯,其中一个儿子就是诸暨七里浒山蒋氏的祖根,这也是王坛蒋村第一代太公陈家公的祖公。苦心的蒋氏先人为后辈子孙留下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挂在范文澜先生故居的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也是如此。这副联是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著名的元史专家韩儒林教授赠送给范文澜先生的。有一天,韩教授与范老就治学问题进行了一次长谈,韩教授回去之后,就将范老的治学精神编成这副联向南大师生宣讲。

看到这些联,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绍兴这片古老并焕发生机的土地上,还有多少“珍珠”散落在民间?我又能采撷几颗?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我想到了我们的孩子们。从明天开始,我决定做一个更加幸福的人,引导我们的孩子去关心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蕴藏着的深厚的文化,去关心祖祖辈辈耕耘于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和他们一起感受生命的快乐和痛苦,从中领悟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上一篇:别让教育只剩下考试 下一篇:因为有你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