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孩子的成长

时间:2022-06-09 08:05:3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孩子的成长

【摘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孩子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方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我们就能找到突破口。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活动;成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明确地指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为了让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长,奠定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根据“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目标,在此我从以下三点来谈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孩子的成长之间的关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促使健康的情绪形成

根据《小学生心理学》一书对儿童的心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入学以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在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中,儿童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学业成败、社会技能、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心理不能健康成长,极有可能给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带来负面的影响。纵观现在的小学生,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孩子表现出与人交往困难、情绪波动大,无力承担压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等现象。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则以情景、体验为手段,采用游戏、故事、实践等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感悟,进而引导孩子们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纲要”对小学心理教育提出了这样的目标: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当我们用心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时候,不难发现,有部分孩子在面对学习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十分令人堪忧,他们缺乏对学习的兴趣、主动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由于学习无方,有的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之前犹如惊弓之鸟,闷闷不乐。他们中的一部分孩子甚至害怕学习,当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想方设法地逃避。如果这些孩子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久而久之,他们不仅会在提及学习的时候,严重地缺乏信心,而且还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行,影响自身地健康成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孩子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方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我们就能找到突破口。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纲要”针对孩子们在班级中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对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想一想,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主人,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能做到合群、宽容、谦让;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地帮助他人;在面对卫生问题时,热爱劳动、爱护环境……这样的集体还会有老师说不好吗?孩子能不感到快乐吗?他们的心理会不健康吗?反之,一个孩子不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整天在班级中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乱扔垃圾……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帮助孩子们形成一些健康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班级变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参考文献

[1]代小.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大观周刊,2011(41).

上一篇:如何让小学生快乐学数学 下一篇:让作业成为学生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