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

时间:2022-06-09 06:03:37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形成,传统的预算管理体制固有的弊端日益显露,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处于预算内外转制阶段。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更显突出,主要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财务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 完善措施

财务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的一个分支,也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计划,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经营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收入、费用和利润作出的预计;资本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本性投资方案所进行的计划和评价;财务预算则是在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现金流量的安排,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定时期末的资产负债表的预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作为单位全面管理的有效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以向社会提供服务和公共产品为目标,依照法定程序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通过对预算执行的评价进行财务管理的活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对于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落实内部经济责任有促进作用,在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职能,发挥最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使得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适应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预算管理理念落后,过于形式化。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没有充分意识到财务预算的重要性,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单位的财务收支缺少长远的规划。很多单位没有建立起适合本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包括预算组织、预算制度、预算执行及考核具。体办法等。预算管理工作松散,预算编制粗糙,预算执行随意性大。随意追加支出,更改预算清单现象普遍,造成预算编制、执行和评价的随意性较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基本来自于国家财政资金的划拨,各单位只是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划拨的款项简单的制定收支计划,而且认为预算的编制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单位内部各部门被动的接受预算指标,造成预算编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同时近几年预算体制改革推进“零基预算”但“基数法”的影响根深蒂固,“零基预算”难以落到实处。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而习惯地以过去的基数为基础,收入定增长率,支出层层切块、分配,层层留机动,其结果是预算往往不切实际,难以执行。

(2)预算编制准备不充分,各部门缺乏有效配合。财务收支预算是单位综合预算中的一个子部分,它以单位总目标为前提,以行政预算、事业预算、经营预算为依据,牵涉的部门多,时间跨度比较长。因此,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应由相关部门组成预算编制小组,充分考虑宏观环境、现实任务等因素,分析预算实现的可能性和难度。但是目前编制财务预算几乎成为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由于财务人员较少参与单位经营项目的讨论、规划和决策,因此只能依据上年数据编制预算,这样的预算不可能与单位的实际业务紧密结合,也不可能得到各用款单位的配合执行。因此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预算编制基本上是财务人员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是文字功夫,数字游戏。这样的预算往往与实际相距甚远。

(3)资金使用使用效益不高,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不是很规范,费用支出无定额、无计划,经费相互挤占,即使有计划定额但也很容易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忽视了资金使用中的控制和使用前的预测,常常只是依赖于事后核算,因此,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总的来说不高。同时由于单位性质决定以社会整体效益为重较少关注经营效益。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未建立一套有效的控制机制。预算执行结果未与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挂钩,未与职工的激励机制挂钩。预算执行没有约束力,资源利用效益差,单位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解决财务预算问题的几点建议

(1)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意识。在这样一项工作的进行中,可以说,人力是第一要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中每一步具体操作的执行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配合。因此,相关部门就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强调对于自己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让工作人员对于这样一项工作能够有更加明确和准确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财务意识和财务敏感。在此基础上还要更进一步的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毕竟,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这样一项工作而言,专业素质才是第一生产力。

(2)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逐步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与调整。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因此必须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单位的预算编制过程中,经费需要按照人员编制以及相关固定标准来制定,必须有明晰的项目作为指标,将项目分解足够细化,从而保证单列指标的相关工作到位。此外,还应当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部门预算编制的相关操作流程和编制方法,并建立相应的监察和考核机制,以增强预算执行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基本支出的细化和项目编制、编制过程中本级财政批复预算的到位率、执行过程中代编预算的下大力度等,为预算执行打好基础。预算执行。预算执行的基本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这已是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共识。因此,想到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就必须完善这一国库管理制度,规范相关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这一体系主要是为了对财政资金进行集中首付,能够有效的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必须明确零余额账户的功能、开户和撤销程序以及相关使用要求等等,以发挥零余额账户在这一支付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用款计划的管理。用款计划是控制财政资金流量以及支付管理的重要途径,具体说来应当设置用款计划的相关审核批复岗位,从而制定更加严格的审批程序,在部门预算编制清晰明确的基础上提高用款单位用款计划的审批效率。三是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的推进。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支付过程,其资金流经各级财政部门后才能最终支付到收款人手中,因此必须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应特设专户将中央和地方的专项资金纳入进行统一的支付管理,加强对于资金流向的动态监控。四是公务卡制度的推广使用。公务卡制度的推广和使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单位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公开度,有助于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能够有效的从源头来控制授权支付,解决现金管理中的诸多不足。考核制度。对于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有助于准确、及时的明确考核内容和具体的考核指标,从而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编制和执行结果同年度考核相联系,从而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来评价和分析预算执行,并以此为标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最终逐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使之不断的精细、严密。

(3)重视财务分析,提高决策水平。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是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用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统计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估。通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统计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干预,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从而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全局性。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加强预算管理,降低事业成本,合理利用事业资源是保障我国政府改革顺利进行、理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推进反腐倡廉的开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基石;也是提高事业成果质量和事业规模效益、推动单位各项管理和服务更上台阶的源泉和动力。

综上所述,预算的编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放矢的进行。单位在最终决定预算的总盘子时,除了上面所列的正常经费和基本业务预算等刚性开支考虑充分,不能留有缺口外,还应该预留一部分机动财力作为柔性开支,预防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项目,造成单位收支不平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他需要全员的积极参与,涉及单位工作的全过程,是单位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克平.浅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7,(9).

[2]林银球.如何有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管理[J].时代金融,2011,(12).

[3]王丽霞.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J].辽宁经济,2007,(05).

[4]张玲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B),2005,(04).

上一篇:转融通制度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分... 下一篇:房产税改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