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谋定后动

时间:2022-06-09 05:34:09

老舍先生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出来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可见名家写作也要列写作提纲。我们的初中学生,思想、心理还不够成熟,阅历还不够丰富,表现在写作上或是想到哪写到哪,没有中心,或者是提笔千斤,一字难动。要解决这一问题,教会学生谋定后动、编写提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下面依照《2015年广东省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评分标准的要求,谈谈制定记叙文写作提纲的技巧和具体写作方法。

一、理清解题思路

1.审题抓关键词

作用:不偏题,形成线索,构成情节上的波折。目标直指评分标准中的“中心突出”。

技巧:写出题目关键字的同义、反义词。

运用能力:联想能力以及课外积累。

举例:如作文题目《我找回了幸福》,编写写作提纲第一步是提炼同“找回”、“幸福”有关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和“找回”有关的有:“失而复得”、“找到”、“拥有”、“丢失”、“丧失”、“失去”等等。和“幸福”有关的有:“兴高采烈”、“怡然自得”、“高兴”、“愉快”、“沮丧”、“悲伤”、“痛苦”等。

2.制定叙事线索

作甩:行文流畅构成波折。目标直指评分标准中的“结构严谨,注意照应”、“材料具体生动”以及加分项中的“构思独特”。

技巧:按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变化、特定物品等酌情选择。

能力要求:联想能力以及课内归纳、课外积累能力。

举例:按上列作文题,提炼出词语之后,就可以形成初步的线索:丢失――找回。情感线索:沮丧――痛苦――快乐――幸福。总体叙事线索就是:丢失幸福――沮丧――寻找不到――痛苦――失而复得――快乐――长久拥有――幸福。

3.选择小众事例,进行详略安排

作用:目标直指“有真情实感”、“材料具体生动”、“详略得当”,以及加分项中的“构思独特”、“富有个性”。

技巧:平时的日记、观察、思考。学会扩写,一句话就是一篇作文、一个动作就是一篇作文、一个神态就是一篇作文、一件物品就是一篇作文。

能力:联想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小众事例指的是学生在写作时,应回避一些大多数人都可能会写的事例,比如家长会后家长的教育,感冒发烧后亲友的照顾等等。一篇好作文的形成需要学生具有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观察能力,能够做到“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在自己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中选出与众不同的事例,或者选择大众事例中的小众角度。

详略设置方面应让学生牢记“起因略,经过详,结尾略详”的原则,确保学生在200字之后必须进入文章最精彩的部分。

4.结尾升华

作用:目标直指:“有真情实感”及“立意深刻”。

技巧:注重情感的升华或者哲理的升华。注重量变到质变、一个人到一群人的变化。是从感谢升华到感动再升华到感恩的过程。

能力:阅读积累能力。

5.制造亮点

作用:目标直指“文笔优美”。

技巧:动词、形容词、成语、四字词语在文章中多多益善。修辞句、描写句可以层出不穷。诗句、歌词、俗语、谚语、歇后语、广告语亦可适时出现。写提纲时,可以将和作文有关的上述内容――罗列出来。

二、设置训练方法

1.逆向训练,提炼提纲

首先要以读促写,提升作文构思能力。写作构思与阅读感知是一个对立共存的过程,学生阅读时去粗取精,找到文章线索,遵循文章思路阅读,才能了解到作品的主旨;体会到作者谋篇布局的功力,则要求学生以作者的视角审视问题,学会按照作者的角度进行构思。

其次要以读促写,激发思考,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要逆写提纲,就必须告别填鸭式教学,需要主动阅读,反复阅读,在熟知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解剖与综合概括,并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语言、表现手段等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解读,然后获得整体的认识,发现和总结其中规律性的东西。

2.重读经典,深度挖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写作资源,教师要把写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来,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好处的。这也可以使学生在书写提纲时能够联想到课内的文章,形成有效的借鉴。笔者在上作文课时,写到下列主题,都会将课本内的相关文章勾连起来;如:

亲情类:《散步》《背影》《我的母亲》《台阶》

成长类:《走一步再走一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羚羊木雕》《社戏》《心声》《孤独之旅》

民俗类:《端午的鸭蛋》《云南的歌会》《吆喝》《春酒》

环境保护类:《敬畏自然》《喂!出来》《那树》

爱国类:《最后一课》、《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

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写过的作文进行分类。可以按情绪分类:嬉笑怒骂皆是文章;按人物分类:亲人、老师、朋友、陌生人;按人生哲理分类:坚持拼搏类、幸福快乐类、挫折成长类。形成系统之后,学生对经历过的事会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感受。因此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全新的感悟,在投入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对事例进行再加工。长此以往,学生写作就能举一反三,心中不慌,提纲不愁。

3.互换提纲,作文互评

同桌之间交换提纲,把对方的提纲写成一篇作文。写好后,互相批改,点评。此时双方互为导演和原著作者,看看双方的改编能力。目的是在写作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多一种思路让自己借鉴。

在实际写作对方提纲时,学生常常会感觉到看不懂提纲,无从下笔,或者对方写的比自己预想的有出入,当学生自身有了这种体验过后,自然会对作文指导产生更为迫切的需求。也就是说,写作会促使他们有意识地进行交流和讨论甚至争论,这在侧面促进着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也可以说“考试一篇文,学生十年成”。写好一篇不到200字的提纲,其实凝结的是初中学生多年的阅读积累、语感积累。遵循读写结合原则,遵循兴趣入手、积累优先、目标明确的原则就能写好提纲。而写好提纲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在考场上拿高分。叶圣陶先生在《和教师谈写作》中说:“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仅在写作方面”,此话非常正确,写好提纲,能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计划,这对学生为人处世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学习小组的教学方法在钢结构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