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交往 我快乐

时间:2022-06-09 03:27:49

长相俊秀、穿着得体,学习也很优秀的中学生李园,给人的印象是清高、孤傲,难以接近。刚上中学的时候,每当走到学生的整装镜前,李园便习惯地侧身仰头挺胸,摆个姿势,她从自己眼睛的余光中,感受到了别人羡慕的目光,十分得意。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看着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在一起有说有笑时,孤芳自赏的李园,感到了寂寞孤独,她也想加入到同学的群体里。但是当她与别的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又觉得很不舒服。

她告诉我:“小学、初中时我不想与同学交往,自己独来独往的,也不感觉难受;上高中以后就很想交往了。”她的感受很符合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进入少年期的孩子,比小学生重视人际关系,他们会审视并且衡量自己交往的满意度。“可是,我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怎么特别难受呢?您问我什么情况下难受?如果我不是谈话的中心,心里就不好受。”李园够坦诚的,希望与同学交往时,自己一定是谈话的中心。她想出人头地、鹤立鸡群,当领袖,否则就“不好受”,心里就郁闷了。谁都希望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能够成为领袖人物更好,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可要求自己必须是谈话的中心,这未免过分了。当不能实现时,心里就郁闷。何苦呢!

时间长了,我们成了朋友。一次我问她“一般愿意和什么样的同学在一起”时,她表示自己绝不和“层次低”的同学来往,否则会认为“人以群分”,自己的“层次”也低了。

朋友们,你们发现她认识方面的问题了吗?当我把她的这两个想法:“自己必须是谈话中心”“不和低层次的同学打交道”放在一起时,聪明的李园猛然发现了自己认识上的矛盾,挺茫然,可又说不出错误在什么地方。我就帮助她分析。

且不说在与同学交往时有没有必要非得成为中心,就说在交往时,想成为谈话的中心吧。一般来说,自己的知识面要比较广,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对方的各方面必定要比自己稍逊一筹。而这样的对方,就是她自己所谓“层次低”的。可是,她已经把所谓“层次低”的排除在交往对象之外了。按照她的想法,她选择的交往对象都是“层次高”的,与她交往的同学必然与她的知识面、能力相差无几。可想而知,与这样的同学交往,自己就不可能永远成为谈话的中心了。所以,按照她的理念,她与什么样的同学交往都会“难受”:与“层次低”的交往,她看不起人家;与“层次高”的交往,自己又难以成为谈话的中心。

通过我的分析,她豁然开朗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愉快的情绪,是由于自己头脑中的互相矛盾的观念所致。在几次帮助下,她又认识到:与同学交往时,自己不可能永远是谈话的中心,也没必要非得成为谈话的中心。同学之间相互交谈,相互倾听,相得益彰,共同进步,而且在交往中还能得到愉悦的体验。如果总是想着自己必须是交往的中心,必然会在交谈中夸夸其谈,不会倾听他人的讲述。长此以往,对方就会感觉自己没有受到尊重,交流和沟通就不会继续下去了。

提高了认识的李园,在心理老师的鼓励下,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寻找友谊,结交朋友。老师提醒她,在交往中,首先要相信人,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努力发现别人的优点。心理老师还提醒她,不要把同学分成“低层次”“高层次”的,任何人都有优点,也一定会有缺点。与同学交往多了,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

在主动与同学交往中,李园也了解了自己过去认为“低层次”的同学,其实他们待人特别热情、又乐于助人。后来,李园主动与他们敞开心扉,坦诚相见,赢得了许多同学的信赖,获得了理解。有的同学说:“其实你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得那么傲气,难以接近。”有的同学学习比较困难,李园便主动地、耐心地给这些同学讲解习题,还把自己的课外书借给同学们阅读,使一些不爱读书的同学也有了爱阅读的好习惯。

李园对交往的认识得到了矫正,随之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主动与同学交往、帮助同学,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好评。同学关系融洽了,她自己也变得活泼、快乐了。

上一篇:孩子要考试,家长该做啥? 下一篇:蝴蝶班长(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