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9 02:10:35

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构建学习小组,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教师适度引导,反馈点评,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探究性学习合作自主评价一、问题的提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个基本理念之一,体现了教学理念的全面更新。这种学习方式提出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着值得思考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设计框架内、在教师的控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想尽一切办法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这样做,从其本质来看,仍是顺着教师的设计和思路,把学生仍作为“客体”,学生仍未脱离“被动接受”的局面。如何把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动活泼与教学上的散漫、随意、肤浅、热闹区别开来,如何使合作探究学习不流于形式而让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问题的解决

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的过程,是个体对进入感官的事物主动进行选择、转换、储存、运用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把现成的概念、原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来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引导、点拨、总结――引导作用,学生则要自学、自悟、讨论、动手填写学案、完成练习――主体作用。教学活动的操作程序如下。

(一)构建小组

学习小组是合作探究的基本单位,构建学习小组不要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本着自愿的原则,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这样两两交流,便于形成讨论格局,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可以轮流当组长,都得到锻炼,让合作探究成为一种自觉,进而享受学习的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就本节课的内容创设情景,提出疑问。教师应精心选取典型图文材料,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需要合作的问题应该是有讨论价值的,与学生实际比较贴近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创新意识等。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系统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助,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共同发展。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解决问题所需的材料、事实,并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这些材料、事实进行比较分析,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深化认识,帮助学生将所获得的片段知识同正在研究的问题结合起来,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改组、组合,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或答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如下几点:

1.合作探究学习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但不可滥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而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当学生的意见出现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当学习任务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的功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2.合作探究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合作学习需要让学生自主思考,思维碰撞、思想交锋,需要归纳小结、借鉴总结。讨论理解的深浅,需要时间的保证,教师应该站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角度,从合作学习的效率出发,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哪怕只讨论一个问题,也要弄懂弄透。

3.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有效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由最初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却将明未明时,在此时开展讨论,收效是最大的,而合作探究可以把思考引向深入,达到预期的效果。

4.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而应起着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师在学生讨论、发言的过程中,一是要仔细观察,用心聆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究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控制音量,与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四)反馈点评

小组反馈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点名到小组,组内任何一名同学均可回答,由各小组依次向全班汇报成果,即主要是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充当记者,要求学生回答在活动过程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组员之间是怎样想、怎样做的以及活动后的感受等。但对问题的认识并不能停留于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小组的发言做知识的归纳,提升能力,从而形成一种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自觉践行。

三、取得的成效

1.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模式的课堂中,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不是以自己的看法把课本现有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把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从前台退至幕后,从“演员”转变为“导演”,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2.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

在新的课程评价中,坚持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本人、同学、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同学互评,可以使学生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同时也发挥了集体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鼓励。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这种模式中,小组是一个整体,为了完成任务,组员之间必须通力合作,为完成小组任务而共同努力,同时又给了各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机会。

总之,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合作性团体结构纳入教学之中,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关系,通过组织和开展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上产生变化,实现教学目标。

上一篇:谈发散思维训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唱好高效课堂五部曲激活小组合作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