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的危害及检测方法概述

时间:2022-06-08 10:35:34

氰化物的危害及检测方法概述

【中图分类号】R15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499-01

【摘要】氰化物是剧毒物质,一旦发生泄漏,会给人体及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氰化物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氰化物测定的主要手段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氰化物 危害 检测

氰化物在水体中存在的形式是多样的,可能以氢氰酸、氰离子的简单形式存在,他们易溶于水,毒性较大。也可能以络合物氰化物形式存在于水中,其毒性虽然比简单氰化物小,但由于在水体中受pH、温度、光照等影响,能分解为简单氰化物,仍具有较大毒性。笔者就氰化物的危害及主要检测手段进行了概述。

1氰化物的危害

氰化物属剧毒物质,极少的量就能致人、畜中毒死亡,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文章主要介绍氰化物对人的危害。

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影响两方面。氰化物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苦杏仁味,口唇及咽部麻木,继而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症状;中度中毒表现为叹息样呼吸,皮肤、粘膜呈鲜红色,其他症状加重,最终可死于呼吸麻痹;重度中毒,可在4~6秒内突然昏倒,呼吸困难,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经约2~3分钟后呼吸及心跳停止,呈“闪电式”死亡。

氰化物毒性的主要机理是CN ̄进入人体后便生成氰化氢,氰化氢能迅速地被血浆吸收和输送, 它能与铁、铜、硫以及在生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某些化合物中的关键成分相结合, 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吸收血液中的溶液氧, 当这些酶不起作用时, 就会导致细胞窒息和死亡。由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需氧量大, 因而它受到的影响也大,当供氧受到阻碍时, 就会引起身体各主要器官活动停止和机体的死亡。

2氰化物的检测方法

2.1光度法

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5-2006)中采用了异烟酸-吡唑酮分光光度法及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两种微量氰化物分析的经典方法。该两法均以氯胺T释放活性氯将氰化物转变为氯化氢,再与显色剂作用生成有色络合物,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基于上述标准方法,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改进。刘雨[1]等尝试用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极性相近、稳定的无水乙醇来替代DMF作吡唑酮的溶剂,所得结果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成功替换了挥发刺激性有毒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邱卿如[2]等为解决基层实验室难以购买到合格的氯胺T问题,采用漂白粉制取有效氯溶液代替氯胺T,对测定生活饮用水中微量氰化物的国家标准检验法异烟酸-吡唑酮分光光度法作了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

刘先国[3]等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苦味酸与氰化物的显色反应。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方法的灵敏度提高2.5倍,在0~0.6μg/m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应用于实际水样的分析, 结果满意。罗道成[4]等根据碘在溶液中以I3 ̄存在,研究了在pH 7.0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CN ̄与I3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N ̄+ I3 ̄CNI+2I ̄,从而使蓝色络合物褪色,并对显色反应条件及络合物的光度特性进行探讨,拟定了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微量CN ̄的新方法。杨生春[5]等利用UV-辐照光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直径为20nm的黄色胶体银溶液, 银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SPR) 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399nm处, 摩尔吸光系数为1.3×104L/mol- 1.cm- 1。利用Ag粒子与CN ̄反应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SPR光谱的λMAX吸光与CN ̄浓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拟定了检测环境水样中隐色、有毒CN ̄离子的方法。

2.2流动注射分析法

1975年丹麦的Ruzicka和Hanson首次提出流动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 FIA)的概念,指出化学分析可以在非平衡的动态条件下进行,而且分析速度快、准确度和精密度高、设备操作简单、通用性强、试样和试剂用量少等一系列优点。20多年来,流动注射分析得到了迅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氰化物的测定。

王春来[6]应用流动注射技术在线测定饮用水中氰化物。此方法中,氰化物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25μg/L,在范围2.0~50μg/L内呈直线, 其相关系数r≥0.999,相对标准偏差为0. 7%~4.0%,加标回收率为92.8%~104%。孙青萍[7]基于氯化氰与1, 3-二甲基巴比妥酸和吡啶-4碳酸在缓冲条件下反应, 产生红色络合物的原理, 提出了用流动注射光度法(CFA)测定自来水中氰化物。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40. 0μg/L, 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检出限为0. 002mg/L, 适用于自来水中微量氰化物的检测。分析频率为30个样品/h, 特别适合大批样品的测定。陈斌生[8]等就流动注射测定饮用水中氰化物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经方法学试验其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分析要求。该方法实现检测分析自动化,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田芹[9]等采用模块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对环境水中的氰化物进行了测定, 并与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对照, 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 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精密度、准确度等各项分析指标符合分析标准。杨阳[10]等用FS- IV型分段流动分析仪在线蒸馏直接测定水中氰化物, 比较流动注射仪和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实验显示,流动注射法与国标分光光度法两种检验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流动注射法线性范围较宽、灵敏度较高且可自动、快速地测定大批量水样中的氰化物。张桃英[11]等使用流动注射分析法(FIA)测定水中氰化物,测定由计算机软件控制实现全自动化,彻底消除了样品的交叉污染,也避免了人为的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测定水中氰化物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无需样品前处理、精密度好、回收率高。王耀[12]等应用Futura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环境水样中氰化物, 结果理想。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分析速度快、干扰小、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样品用量小等优点。

多位学者还采用QuikChem型仪器对氰化物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袁汉鸿[13]等采用Lachat公司QC8500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水中弱酸可分离的氰及游离氰,可由计算机软件控制自动取样、在线蒸馏、反应、检测和数据处理的分析全过程。采样量仅为4mL ,可检测低至1.0μg/ L的样品, 误差仅为3%。而且, 操作难度、劳力大为减少。范辉[14]等对Lachat QC8000 型流动注射仪氰化物分析模块进行了优化。在总氰化物分析模块的基础上,选用易挥发性氰化物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实现了易挥发性氰化物与总氰化物分析的简易转换。在2~200 μg/L 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 > 0.999,检出限为0.22 μg/L,易挥发性氰化物加标回收率为96.0%~104%,总氰化物加标回收率为98.8%~105%。齐兴娟[15]等引进QC 8500流动注射分析仪, 应用于生活饮用水氰化物测定, 对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与QC 8500流动注射分析法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精密度、准确度、方法检出限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周虹[16]等采用Lachat QC 8500 流动注射分析仪自动检测饮用水中氰化物的方法,与GB/T 5750.5-2006中方法进行比对实验,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是测定饮用水中氰化物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对大批量样品尤为适合,值得推广。

2.4色谱法

氰化物的检验方法中,色谱法以其高灵敏度, 高选择性和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郑瑾[17]、余晓萍[18]、陈浩[19]、吴大南[20]等人都采样顶空气相色谱法分别对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进行了研究。郑瑾等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水样保存特殊性的影响, 色谱柱的选择及实验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N ̄浓度在1~18ug /L呈线性关系, 最低检出限为0. 35ug /L, 高、中、低三浓度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 68%、6 . 69%、6 . 98%, 回收率范围83. 4~119. 2%,满足卫生检验要求。余晓萍等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进行实验,氰化物的出峰时间仅为1.66min,最小检出浓度为0.5ug /L, 回收率为86%~10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用气相色谱法与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可广泛运用于卫生检验。陈浩等采用将样品中的氰化物转化成CNCl, 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此方法操作简单快速, 干扰少,结果准确可靠。吴大南等建立了衍生化顶空气相色谱法(使用国产色谱柱固定相) 测定饮用水中的游离氰化物的方法,对各种饮用水中22种阴、阳离子的干扰, 衍生化试剂的用量和色谱柱固定相的选择及其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本研究选定的条件下, 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符合卫生检验要求。

汪国权[21]等对氰化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后,采用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 间接测定饮用水中氰化物, 最低检出浓度达0.25 mg/L,精密度高且操作简便快速。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其它存在复杂基质样品中的氰化物, 如中毒样品的测定提出了相应的测定方法。龙素群[22]等以0.1 mol/L 氢氧化钠与10%(V/V)丙酮作淋洗液,用离子色谱进行样品分离,外标法定量,并实验了7种常见阴阳离子、2种电化学活性物质对氰化物测定的影响。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准确、安全,该方法的建立能实现对剧毒危险化学品氰化物快速准确分析,为建立相应国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2.6其他方法

郭忠[23]等在pH 7.0磷酸盐底液中, 经氯胺T作用生成的氯化氰与异烟酸-吡唑酮反应生成的蓝色染料, 在滴汞电极上于峰电位- 0.78 V( vs. SCE) 处产生十分灵敏的极谱还原波, 该波二阶导数峰电流与氰化物含量成正比。据此建立了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痕量氰化物的分析方法。欧国荣[24]等研究了氰化物在碱性条件下, CN ̄可催化茚三酮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迅速生成红棕色产物,光纤探头插入水样中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采用光纤传感测定水中氰化物, 为野外和在线场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李林娜[25]等提出了利用CN ̄与鲁米诺作用产生化学发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痕量氰化物测定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此方法的检出限是1.1ng/mL,校正曲线在2~100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其生存环境。在此情况下,对有毒物质氰化物的监测是卫生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刘雨,高丙.水中氰化物测定方法的改进[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1,7(3):273.

[2]邱卿如,张亚平,杜恣闲.生活饮用水中氰化物测定方法的改进[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19(2):147-148.

[3]刘先国,胡圣虹,李德豪等.环境水样中氰化物的分光光度测定研究[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2,24(2):16-18.

[4]罗道成,宋和付.高灵敏间接光度法测定废水中微量氰根离子[J]工业水处理,2004,24(12):50-52.

[5]杨生春,唐春,董守安等.基于纳米Ag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测定CN ̄ 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5,24(1):55-58.

[6]王春来.流动注射测定饮用水中挥发性酚和氰化物方法的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8,25(3):39-41.

[7]孙青萍.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水中氰化物[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4 ,40(1):35-36.

[8]陈斌生,李勇,魏建荣.流动注射在线测定饮用水中氰化物方法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3):304-305.

[9]田芹,江林,王丽平.水中氰化物的测定及保存研究[J]分析试验室[J].2010,29(5):82-85.

[10]杨阳,刘莉治,李秀珍等.水中氰化物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9):1757-1758.

[11]张桃英,赵连佳.饮用水中氰化物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测定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23(1):72-73.

[12]王耀,胡浩光,黄健生等.应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环境水样中氰化物[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J].2010年,46(9):1078-1079,1083.

[13]袁汉鸿,戚惠良,胡艳平.流动注射法测定饮用水中氰化物[J]净水技术,2006,25(4):65-67.

[14]范辉,黄玉琴.流动注射仪氰化物分析模块的改进[J].广东化工,2010,37(8):171-172.

[15]齐兴娟,崔国权.生活饮用水中氰化物的流动注射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1,10(2):147-148.

[16]周虹,周小新,刘文卫等.饮用水中氰化物的流动注射分析测定法[J]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43-1845.

[17]郑瑾,肖枫.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饮水中氰化物[J]内蒙古环境保护[J]2003,15(2):15-17.

[18]余晓萍,段毅宏.水源水、饮用水中氰化物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法[J]职业与健康,2002,18(9):41-42.

[19]陈浩,张玉芹.水中氰化物的气相色谱测定法[J].职业与健康,2004,20(2):45-46.

[20]吴大南,吕静,祝孝巽.衍生化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氰化物[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5):290-292.

[21]汪国权,蒋蓉,温忆敏等.离子色谱间接法测定水和食品中氰化物[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1):58-59.

[22]龙素群,钟志京,辉永庆等.水中氰化物的安培检测-离子色谱测定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8):719-720.

[23]郭忠,张文德,孙仕萍等.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氰化物的方法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5,21(1):109-110.

[24]欧国荣,陈翔,马新华等.光纤传感检测水中氰化物的研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83-84.

[25]李林娜,吴玲.化学发光反应测定水样中的氰化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20(1):23-24.

作者单位:650228云南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 下一篇:团队合作让人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