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难为易,厚积薄发

时间:2022-06-08 10:21:33

小学生写作文时感到很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感到“无米下锅”,没有东西可写。二是有东西可写,但却描绘不出事物的形象,语言干涩,内容空洞,词不达意。要解决学生在作文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就得从“小”字着手,指导学生写好小练笔。这里的“小”字是指从全局出发,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作文单项训练,根据某一知识点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从而达到强化某一知识点和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在《和教师谈作文》一文中曾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叶老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厚积方能薄发”。可是,以现行教材为例,通过计算,不难看出,现在小学生每天平均写作量仅为三十几个字,试想,以这样少的练习量,如何能使学生积累丰厚的写作知识和语言材料呢?又如何提高作文水平呢?因此,作文训练不能光靠那几节有限的作文课,功夫要下在平时。

小练笔就是在平时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提供机会给学生进行练习,并随机传授作文单项知识,训练习作中的某个环节,积累材料。小练笔题材丰富,可以只写一景、一物、一事,也可以借景抒情,事议结合等等。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日记、读书笔记、观察记录、新闻调查等等。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缩短。”这样的练笔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有了说自己的话的“自由”,使学生由怕写变成了乐写。写得多了,积累丰富了,作文时自会“水道渠成,文如泉涌。”

那么,如何有计划、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写好小练笔呢?“大纲”上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多练笔,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根据“大纲”这一要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练笔的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才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当心底涌起难以控制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这就是文章。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情感激发,不吐不快。如电影《一个不能少》上映后,我们全班同学去观看了这部影片。回到教室,我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录音,把自己最受感动的一幕回忆后写下来。学生在录音的提示下,很快进入了情境,仅一节课时间,一篇境篇动情的关后感便呈现到了我面前。一位同学还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多想早点长大,当一名小学老师,到水泉小学教书,让那里的孩子都能上学,在我的教室里,全村的孩子一个也不少。”这种入“境”生“情”的作文,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积累也日亦丰富,作文水平自会大有提高。

二、读写结合,在阅读中作文

小学语文课本上课文,都是一些文质优美、章法严谨、思想健康的文章。在教学生阅读这些文章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片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大纲”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也就是在阅读中学作文。因此,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我设计了类型不同的片断训练。

1.学习观察方法。如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后,让学生带来各种水果、蔬菜,先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然后依照课文写话。

2.学习课文的语言。如学了《荷花》以后,让学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描写校园里正开放的月季花。

3.学习构段法。如学《海底世界》后,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方法,观察课间同学们的活动情况,并写一段话。

这些练习来自学生熟练的课文,加上范文提供了语言原材料,学生完成起来很轻松,完成后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作文信心,从而提高了作文水平。

三、观察生活,丰富作文内容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自觉地留意周围的事物,主动去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才能产生把它付诸笔端的冲动,达到“吐而后快,自能作文”的境界。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重视作前的生活积累,为写出有真情实感的生活作文“备砖置瓦”。生作文的写作程序为观察——思考——表达。具体做法是“两个投入”:一是投入大自然,组织学生踏青、野炊、观花、赏月,使学生的“情”与大自然的“景”相互交融,再写成文章;二是投入社会,带领学生寻找学校内外人们议论的“热点”,抓住大家关心”的“焦点”进行观察调查,追踪访问,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练笔长短不限,只要求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思维材料,掌握了观察方法,学会了遇事思考,何愁作文水平不能提高呢?

四、检查批阅,给予适当指点

对于这种小练笔的检查批阅,不能像大作文一样精批细改,但批改时一定要做到“三个坚持”。一要坚持及时批改,以满足学生想及早了解自己写作结果的心理需要。二要坚持多批少改。多批即多加点拨,使学生明确方向,逐步掌握作文的方法;少改则尽量让学生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三要坚持鼓励性原则。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对于学生在练笔中流露出来的错误观点和片面认识,不能横加指责或全盘否定,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多加鼓励。 通过指导学生写小笔,我发现学生的观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提高了。而作文也不再是令学生头疼的事了,不少学生喜欢上了写作,并养成了多读、勤思、常观察、爱动笔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列方程为何"渠成水不到" 下一篇:我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