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腾飞的翅膀

时间:2022-06-08 09:15:08

插上腾飞的翅膀

市场竞争永无止境,今天的成功很快将成为过去,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市场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变数都很大。但是,憧憬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并已做好了下一次起飞的准备,一飞冲天!

在“塞上江南”宁夏银川市的北部,沿着闻名天下的风景名胜――沙湖旅游区的东北方向走上10多公里,便是宁夏沙湖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宁夏沙湖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平罗县造纸厂,长期以来,它一直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人口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原平罗县造纸厂始建于1968年,当时是个国有小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每况愈下,勉强维持到1990年,最终陷入严重亏损的局面,处于举步维艰、濒临倒闭的困境。然而,平罗造纸厂又是幸运的,面对如此残局,平罗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了企业状况,决定调派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丁吉文同志挑起挽救纸厂的重担。

纸厂的春天来了

1990年5月丁吉文临危受命,正式就任平罗县造纸厂厂长。上任伊始,员工都带着怀疑的眼光看他,心里悄悄嘀咕:这个看着有些倔强的回族老头能使企业起死回生吗?但是,先后救活过3个亏损企业的丁吉文胸有成竹,大胆果断地推出了他整顿纸厂的“三部曲”:

首先,他顶住巨大压力,亲自上门诚心诚意地请回了已离厂的技术人员和职工,并因人施教,分别做好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稳定人心,激发斗志。

其次,重新组织了一套廉政、高效的领导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经济责任制、人事改革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采取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法治企”的发展战略,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落后的工资发放标准,使每位职工的工资都跟各自的工作岗位和业务量相挂钩,真正做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从而极大地调动起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丁吉文亲自跑贷款,找项目。经常下车间了解情况,对原来旧的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维修与保养。与此同时又忍痛亏损10几万元,把积压在库房里的产品低价出售,重新购进新原料投入生产,并严抓质量关。质量过硬的新产品一投入市场,就实现扭亏为盈,当年赢利2万余元,全场职工惊呼:纸厂的春天来到了!

职工的心企业的根

职工们看到了希望,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大家不禁对这位新来的丁厂长刮目相看。这时的丁吉文更有信心了,凭着多年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他坚信:自己的这套管理办法肯定能把企业带出困境,走上腾飞之路!

丁吉文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职工的心,企业的根。”面对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百忙中的他仍不忘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还经常勉励职工要多学习新知识,不要被社会淘汰。因此,企业以学习为突破口,组织职工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培养职工关心集体、关心企业,讲奉献、比贡献的思想意识。同时还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比赛等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向职工宣扬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和企业内部的好人好事,提升了职工关心他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公平竞争的良好品德和社会公德,使朴实的企业文化沿着良性循环轨道向前发展。在丁吉文的引领下,这种全员学习的氛围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个细节之中。职工的精神面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能力、工作效率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技术、人才,更需要发展企业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以某一个人为核心的团队。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丁吉文深谙此道,因此如何提高职工凝聚力,增强职工“主人翁”精神,长期以来一直是他非常关注的。有一年,为了凝聚人心,增强职工团队协作意识,企业举办了冬季运动会,其中有一项长跑越野赛,运动会结束后,他很快提拔了一批人,而这批人正是在越野长跑中奋力争抢,坚持到最后的。因为,身为董事长的丁吉文从这次比赛中看到了他们身上更多的品质:在社会活动中积极努力的人,在工作中也能发挥同样的竞争气质和精神,能激发更大的潜力,是一个企业的人才资源,当然要利用好。

开拓创新狠抓质量管理

走进沙湖纸业,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团结、拼搏、务实、创新、高效”这10个大字,它深刻地概括了沙湖人的创业精神,而丁吉文正是这种精神的缔造者。

2000年,通过改制沙湖纸业转型为股份制,丁吉文站在了更广阔的舞台上。此时,他做出了一个大胆、超前的决策:率先在全区同行业中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企业的质量管理全部严格参照ISO9002标准,并建立健全了从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为主的质量保证制度,实行专职管理和全员参与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既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又符合造纸行业特点的质量体系。有一次,一位资历很深的质监员在检验产品质量的过程中要求不严格,致使一批有质量瑕疵的产品流入市场,丁吉文知道后,非常生气。这位老员工想走“上层路线”,找到他希望能网开一面,却被他一口回绝,并表示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处理。事后他说:“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要明确把握‘老人’与‘能人’的界限,资历不等于能力。我追求的是给消费者提供最完美的产品,不能有一点质量问题!”如今,严格的质量管理已成为沙湖纸业广大员工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动力。“一切工作围绕生产转,生产围绕质量转,质量围绕市场转”的质量管理宗旨在沙湖人身上得到了全面的诠释。

精益求精、推陈出新是沙湖纸业飞速发展的根本保证。远见卓识的丁吉文深深懂得:创新是企业得以持久发展的剂。同年,他又做出了更大胆的决策:进行技术改造。沙湖纸业斥巨资引进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改良生产线。一改原来只生产卫生纸一种产品的生产线,新增加了面巾纸、卫生纸、白板纸、瓦椤纸、妇女卫生巾等15个品种。先进的设备和高质量的产品为企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自1990年开始,沙湖纸业连续16年盈利,经济效益增幅年均在两位数以上。现已实现年产各种机制纸32909吨、销售收入2.28亿元、利税2140万元的骄人业绩,并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和区内制浆造纸重点企业之一。

变包袱为宝贝

石嘴山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名的煤城,每年在煤炭开采中要排出70万吨煤矸石,经年积累,煤矸石现已堆积如山,污染环境又占地方,如何处置这些煤矸石一直是当地政府部门头疼的事。而造纸业又是高耗能产业,沙湖纸业每年光生产耗用的电费就占生产成本的一半。因此,降低企业电费就是降低生产成本,为了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丁吉文又出奇招:为何不变包袱为宝贝,建立企业热电厂,采用热电联产呢?

虽然提出这样的想法有一定风险,企业资金也不够充裕,但企业家的超前思维使他认准了造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2004年,沙湖纸业投资2500余万元在全区同行中第二家实现热电联产,建立了企业自己的热电厂,用煤矸石替代原煤作燃料。一年就可为企业节约燃煤费用226万元,为企业供电4140万度,节约1000万元电费。而沙湖纸业从其附属企业石电厂炉气中回收一氧化碳尾气作辅助燃料发电,又可从废物中夺回100多万元利润。同时,热电厂采取循环用水,工业废水经处理后进入苇塘,既可养殖芦苇又可以使水资源进一步自然净化,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沙湖纸业在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以煤矸石为燃料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变废为宝。用最少的资源得到了最大的回报,可谓是四两拨千斤 。同时也为政府解决了一道难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同年沙湖纸业被称为宁夏循环经济快速起步单位。热电联产,废物利用的英明决策,使沙湖纸业真正具备了强者的素质,步入了腾飞的轨道。

解读宁夏沙湖纸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时代,面对辉煌的成绩,丁吉文保持着他一贯的冷静与自信,他说:“市场竞争永无止境,今天的成功很快将成为过去,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市场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变数都很大。但是,憧憬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并已做好了下一次起飞的准备,一飞冲天!”

上一篇:信息之路从这里延伸 下一篇:改革·创新·发展,谱写农垦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