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时间:2022-06-08 08:15:26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传统的数学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训练。随着素质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和不断实践,作为中学数学教育重要环节的数学作业也应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体现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分层同步设计时,分成三个层次,A组题:基础题,教学目标中要求能够了解、理解掌握的基础知识内容,也就是每个同学都应掌握的内容,体现了课标要求中基础性。B组题:教学目标中灵活运用、探索性的一些知识,要求80%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的内容,体现了课标要求中普及性。C组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设计,要求20%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的内容,体现了课标要求中的发展性。教师根据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作业,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张扬个性。

二、作业设计要有实践性,体现数学应用价值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能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不局限于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作业设计中,设计了如下题目:

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对a-b作出解释;

2.现代营养学家用“身体质量指数”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这个指数等于人体质量(千克)与人体身高(米)平方的商。一个健康人的身体质量指数在20~25之间,身体质量指数低于18,属于不健康的瘦,身体制裁量指数高于30,属于不健康的胖。一个人的身体质量为w千克,身高为h米,那他的健康状况如何呢?请关注一下你父母的健康状况。

教师这样的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尝试成功的良好机遇,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三、作业设计要有学科间的整合性,引导学生各学科均衡发展

跨学科题目是近两年来刚出现的一类试题,是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类新颖题目,它考查的重点是数学知识,但它附加了其他学科的学科背景。解答时需要用到其它学科的知识作铺垫,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各科之间的均衡发展,有效的遏制偏科现象的发生。所以我们在平时作业设计时,也应有意识设计一些跨学科作业。

如七上《有理数的加法(1)》:北京与巴黎两地的时差是-7小时(带正号的数表示同一时间比北京迟的时间数),如果现在北京时间是7:00,那么巴黎的时间是( )。

这类题目与实际生活为背景的试题一样,只不过它的背景用的是其他学科知识体系为背景,解答时需要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否则解题很难奏效,它很好的体现了数学是基础学科的特点,也是近年来的中考热点,并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也应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

四、作业设计要有数学的思想性,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是为了不学”,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数学的灵魂所在。在平时的作业中要加以渗透,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掌握数学的思想。

如在七年级上《图形的初步认识》中的线段的长短比较中对线段长短的计算,设计了如下几题,A组:B是线段AC上一点,已知AB=8,BC=5,则AC的长是();B组:B是直线AC上一点,已知AB=8,BC=5,则AC的长是();C组:同一平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8,BC=5,则AC的长是()。因为这几个题出现在同一次作业中,学生会对其中的文字表述特别在意加以区别,因此对这3个问题,一定会画相应的图形,从而考虑分类,得出不同的结果。在上述几题的基础上还可考虑用字母来表示其中不同的量,进而达到特殊向一般的转化,在一组题中体现了分类、数形结合与化归等数学思想。

五、作业设计要留点空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数学作业中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如七上《有理数的减法》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题:举一个可用有理数的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要求用算式(-100)-(-70)解决。又如七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B组中设计了这样一题:构造一个以-为根的一元一次方程(要求含未知数的项至少有两项)。

以上两道作业题的答案都是不唯一的,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思维方式作出不同的解答。这样的作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资源充分开发了出来。

总之,学生作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课堂学习效果。让我们逐步将书面练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将课本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将知识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相结合,进而逐步实现数学作业方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

上一篇:浅议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评价方式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