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曲唑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时间:2022-06-08 05:39:35

来曲唑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摘 要】目的:观察来曲唑在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痛经、经量及子宫大小变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0例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痛经、经量增多的患者服用来曲唑治疗,同时选取相似条件病例27例服用孕三烯酮治疗作为对照,对其改善痛经、减少经量及子宫大小变化的效果进行观察、评价。结果: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痛经缓解16例,月经改善24例,子宫体积缩小5例;对照组痛经缓解13例,月经改善16例,子宫体积缩小3例。结论:来曲唑对缓解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症痛经治疗效果较孕三烯酮满意,而对减少经量及减小子宫体或病灶积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关键词】来曲唑;孕三烯酮;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症;痛经;经量增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23-01

子宫腺肌病是生育年龄妇女一种常见而难治的疾病,约70%有临床症状[1]以进行性痛经、月经量过多、子宫增大、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往,手术切除子宫是根治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的惟一办法。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治疗特别是药物保守治疗的需求日渐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被研发出来。其中孕三烯酮也是近年来被认为治疗内异症有较好疗效的药物[2],目前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的药物,存在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停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3],而但其缓解疼痛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芳香化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高表达,推测通过对芳香化酶的抑制来控制雌二醇合成成为合理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4]。来曲唑是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1996年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用来治疗绝经后妇女的进展期乳腺癌。目前,来曲唑已经被成功的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我科门诊自2009年2月至9月选取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患者,30例服用来曲唑,27例服用孕三烯酮作为对照,以探讨其临床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5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均为围绝经期,无生育要求且有保留子宫意愿。根据患者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服用孕三烯酮共27例,年龄40~50岁,平均46.74岁。来曲唑组30例,年龄41~49岁,平均45.55岁。两组患者年龄及孕、产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可比性。入选标准:(1)痛经,呈进行性加重,需服用止痛药等缓解;(2)经量较以往增多2倍或经期延长均超过3天及以上;(3)妇科检查两组子宫均呈不同程度增大,如孕40~70天,质硬,其中孕三烯酮平均如孕54.7天,来曲唑组平均如孕54.84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B超检查示两组子宫均符合腺肌症的影像。排除标准:前3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者;骨量减少者;有肝肾疾病等禁忌症者。

1.2 方法 孕三烯酮组及来曲唑组均在每月月经第3天开始口服2.5mg,2次/周,每月共服8次,连服6个月。

1.3 疗效评价 经上述治疗6个月后复诊。有效:痛经明显减轻或消失,不需加服止痛剂,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月经量减少或恢复正常,经期缩短或正常;子宫体积缩小或无明显增大。子宫体积的计算方法参照文献[5]。无效:痛经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月经情况无明显改善;子宫体积无缩小甚至或增大。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 检验(小于5例数者用确切概率计算)。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6个月后痛经缓解以来曲唑组为优(P

2.2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包括轻度的头痛、恶心、腹泻等,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功异常。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以往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该病多见于年龄在30-50岁的多产妇女。迄今为止,对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缺乏清楚的了解,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目前认为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基底内膜腺体内陷、雌激素硫酸酯酶活性、免疫因素、粘蛋白和生长因子等方面。有研究发现:雌激素硫酸酯酶和芳香化酶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中均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的肌肉组织和在位内膜[6] 。Kitawaki 等报道腺肌病患者肌层异位病灶组织内甾体激素合成的重要酶-芳香化酶P450Mrna表达增强,P450蛋白增加,从而促使局部组织内可自我产生雌激素,而雌激素为子宫内膜致分裂源,有利于破碎内膜的种植与生长,且异位病灶上皮细胞内有雌激素受体表达,这种异位灶不同旁分泌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提示在外周高水平的雌激素作用下及局部自分泌的雌激素的内环境中,通过其相应受体,促使异位病灶组织在肌层内种植、生长、发展,且有与月经周期一致的周期性,从而出现其相应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痛经。而且内膜的酶活性在体外试验中加入达那唑后减少了近50%。因此,抑制在位子宫内膜的药物同时对子宫腺肌病治疗应有一定作用[7]。来曲唑是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型药物,属于芳香化酶抑制剂,芳香化酶是调节雌激素形成的关键酶,在正常子宫内膜中未发现其活性,而在异位内膜中异常表达,且被PGE2激活。导致局部雌激素产物堆积,并诱导PGB形成,形成正反馈循环。子宫腺肌病病灶局部雌激素合成异常为临床上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8]。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来曲唑对子宫腺肌病的痛经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度痛经的方法,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对经量增多及子宫体积的改变效果不是很满意,也可能与本研究观察数量偏少及时间偏短有关,而更具说服力的结果的得出,还有待于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其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使用时间、具体剂量及服用方法等仍需进一步研究。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韩燕华,周应芳,郑淑蓉。子宫腺肌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9):539-542.

[2] Cervantes VE , Garcia ZHR, Herrera PE, et al. Gestrinone in pelvic endometriosis: a one year evaluation . Ginecol Obstet Mex,1995,63:328 。

[3] Devlieger R,D’Hooghe T,Timmerman D.Uterine adenomyosis in the infertility clinic.Hum Reprod Update,2003,9:139・147.

[4] Attar E, Bulun SE. Aromatase and other oteroidogenic genes in endometriosis:translational aspects (J). Hum Reprod Update. 2006,12(1):49-56

[5] 杨幼林,郑淑蓉,李克敏,等/ 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624-626.

[6] Kitawaki J,Noguchi T,Amatsu T,et al.Expression of aromatase cytochrome P450 protein and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in human endometriotic and adenomayotic tissue but not in normal endometrium [J] .Boil Reprod,1997,57(3):514-519.

[7] 李美芝。妇科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62-275.

[8] 彭超,周应芳。子宫腺肌病的药物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8-9.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248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