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大人,也是孩子

时间:2022-06-08 05:16:56

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开始学着长大,但孩子的世界简单、完善,只不过被大人过度地包装呵护,成人的世界腐朽、虚伪却要自以为是地粉饰。当一个失恋又失业的年轻大女孩被这个残酷社会丢到谷底的时候,一个俊朗早慧又生活优越的小男孩也同样孤独地面对着他的王国。正如有些人的成熟无法用年龄定义,我们也无法简单地用一个词来定义一段奇特的感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平静的日子里遇见一个可以帮自己找到梦想和力量的人,就是一场值得珍视的相遇,即使注定分别,也成就了未来的那个自己。

《如晴天,似雨天》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它站在两个人的视角上不偏不倚地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成长与爱的故事,没有浮夸甜腻的小清新滤镜和你死我活的波澜剧情,却饱含着一种节制的温情,打动人心。影片先是以平行的方式叙述了两人截然不同的生活,小男孩雷吉在女佣的提醒下挑剔优雅地用餐,在同龄的孩子中因为过于聪慧而孤独,在没有水的游泳池里拉着自己谱写的大提琴曲,舒缓而忧伤。而由莉顿・梅斯特主演的女主人公埃莉诺是一个极其普通甚至有些贫困的美国女生,看过美剧《绯闻女孩》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她出演的那个让人喜爱的富家女形象。这一次“B女王”甩掉王冠,出演了一个底层角色,电影中的她刚刚摆脱了一个会弹吉他的渣男,被打工店开除,无奈之下来到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家做保姆。“快时尚”风格的廉价衣着配上随性慵懒的发型更是衬出了莉顿・梅斯特出水芙蓉般的青春之美,与此同时,她也用这部作品证明了她美貌外表之外的表演实力。毕竟,《绯闻女孩》是那样深入人心,能够让观众洗掉美剧中那个惹人喜爱的富家女形象已实属不易,她以近乎素颜的纯熟表演成功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银幕形象。同时,戏中这个周身透着高贵教养的小绅士更是让影片大放异彩的助力者,据说团队看到这个剧本后最担心的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小演员来诠释,直到导演遇到朱利安,以及看到他的试戏后才松一口气,认定这就是他脑海中的那个洞悉人心又温情聪慧的雷吉。导演在宣传采访中也谈到,在戏外这对姐弟主演也是一见如故,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朱利安对剧本无可挑剔的领悟力和自然清新的绅士气实在迷人,在影片中完全不输莉顿・梅斯特的气场。

影片在故事中细腻传达了一种模糊了边界的动人感情,突破了以往表达爱的固定模式后,实在引人深思一个奇妙的问题:供给和接受一份温情的爱到底需不需要条件,又需不需要时间的承诺?一个是青春洋溢的大女孩,在感情和金钱上都显得困顿无助;另一个是优雅早熟的小男孩,在空寂富丽的大房子里度过自己的童年。无论是年龄、阶层还是心智,两个人看上去都是那么格格不入。影片的妙处正在于此,编剧导演都没有纠结于这种非恋人、非玩伴、非同事的关系,而是从这个无利害的关系中升华出了一种更为宝贵的情感。安静的聆听、耐心的陪伴以及艺术上神交已久的共鸣足以超越这些庸人自扰的界限,成全了一段并肩陪伴的成长,这也成为两人在灵魂深处彼此交流和关照的基点。接送男孩上学、管理他饮食起居的埃莉诺是个大人,看护这个孩子是她在成人世界的工作,但在与男孩儿的交流中她又回到了一个如孩童般清澈的起点,她卸掉了扮熟的眼线,重新看待每一天的阳光,重新去审视自己该何去何从。那一晚,曾经给她支持的父亲病重,她驱车离开那个脏乱不堪的家,带着小男孩暂居旅店,暖黄的灯盏下,雷吉的好奇追问使她谈起儿时被发现的音乐天赋,独奏科内特管的荣光时刻,她的眼里闪烁着孩子气的骄傲与光彩。在小男孩的陪伴前,埃莉诺变得自在,她可以是脆弱的女儿,可以是强势的监护人,也可以是那个有天赋的小女孩,在深夜点亮闪闪发光的梦想。 《如晴天,似雨天》电影海报

同样,影片中塑造的孩子也是大人。男主角虽然年龄上还是个孩子,但他具备走入大人世界的智力潜能,直抵人心的敏锐悟性、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让他在学校里孤芳自赏,难觅知音,在遇见埃莉诺后,他从那个挑剔的神童蜕变成一个翩翩少年。他努力想成为一个男人,在镜子里隆起幼小的肌肉;他像是个好的伴侣,让埃莉诺诉说她世界中的悲欢喜乐;他像女孩儿回忆中的父亲一样,给了她一支绑着蝴蝶结的科内特管。这一切与男女无关,因为埃莉诺的出现观照到了这个孩子的世界,那些被他称作已经死去的音乐也变得有了意义。精彩的是,影片在叙述两人关系时,在空间上存在一个时段的交点,但这个交点也建构起彼此独立坚强的精神世界。他们相遇时分,在人性最自在的区域里用灵魂交流,自在到在友人、恋人、母子、姐弟间的关系里穿梭,生发最纯洁的爱去治愈自己的伤。 《如晴天,似雨天》电影剧照

在影片的最后,两人都在深度的熟识之后坦然迎来了命中注定的分别,一个在大房子里迎来新的保姆,孤独地长大;一个去寒冷的滑雪场工作打拼,去寻觅新的爱人。从叙事层面上看,整部电影对两人的关系有着清晰的勾勒:平行――相交――再平行。构图上,导演有意用镜头语言将分别的结局传达得唯美又真实,比如在离别前的早晨,两人在极为宽大的餐桌前对坐进餐,景深延展开的桌沿恰好让画面呈现了两条平行线,他们就是对坐在各自轨迹中的两个人,色调冷峻凝重,但雷吉递上的零食和午餐又平添了几分厚实的暖意,那一场戏实在让人动容。毕竟在这个缺乏爱的房子中,埃莉诺从孩子那里接受了最神圣的爱与尊重,作为一个独自打拼的成年人,她实现了这个阶段上的成长,因而选择再次出发去迎接新的生活;因为埃莉诺的出现也为雷吉无聊单调的童年照来了一缕鲜活脉动的阳光,他决定继续演奏大提琴,用音符与不再见面的埃莉诺隔空交流。结尾孩儿那句“我认识你几个月,却像认识了你一辈子”实在催泪,在这里让成人和孩子没有了形而上的分别,你是我的过去,我让你完整。相信在剧终曲散之时,这部电影都会给观众带去情感上的深思与共鸣,因为它不仅温暖了被金钱异化的成人世界,也让我们想起来不及道别的温柔相遇。

除去演员到位的诠释和扣合逻辑的剧情,影片加入了大量的艺术元素,让电影得以合理消解掉年龄、性别上的模式化联想,无论是影片开始时小男孩雷吉深情诵读的诗作,还是始终贯穿的主题曲都让这二人的关系有着跨越时空的契合感。毕竟,在艺术面前众生平等,尤其是两人杰出的音乐天赋构成了情节上的和谐统一,在灵魂上的交融也更加馥郁深刻。这里值得深究一下的是,男孩儿在文学课上朗诵的诗作并非他自己创作,而是英国浪漫派诗人济慈的《明亮的星》,与同时期的浪漫派诗人雪莱的狂热激情相比,济慈更恪守纯诗的原则,用优美的声辞去歌颂爱情与自然。这首诗是济慈写给比他小七岁的恋人范尼小姐的,但贫困与疾病拆散了这对有情人,就这样他们的爱情被凝固在了最美的年华里,十九岁的范尼得知济慈在罗马逝世为他守丧七年,一生留存着济慈的大量诗稿,其中就包括这首重要的诗歌。想必电影团队选择了这首诗绝非随意之举,悬殊的年龄、情意相投的短暂爱恋与电影中的情节实在颇有相似之处,这段纯情唯美的诗篇由影片中这个十二岁的英俊少年来朗诵本身已是一段如诗如画的镜头,内容上更是从情节到神韵都是行云流水般自然贴切。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这支大提琴曲在影片中的作用实在功不可没。最早出现在埃莉诺第一次见到雷吉时,同样有音乐天赋的埃莉诺被深深打动,男孩儿称这是他自己写的,名叫《如晴天,似雨天》(Like Sunday, Like Rain)。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这个美妙的误译,大概是出于对仗工整的原因,译者才将星期天译为晴天,关于片名身兼导演与编剧的弗兰克・威利称,自己会想起小时候的星期天,总是下雨,尽管忧伤却让人喜欢。笔者认为这个误译还是加分的,因为不仅在音节上容易上口,也传达了影片中忧伤、温暖又清新的格调。这支曲子贯穿了影片的始终,随着人物关系的亲融和离别,在演奏上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恰到好处地调节着观众的情绪,同时也参与完成了电影的叙事,尽管两个主人公已是天各一方,但随着镜头的不断切换,一曲熟悉的旋律在电影中实现了离别后的和音,科内特管的轻盈高亢与大提琴的低沉婉转成功地将电影推向最后的高潮,正如片名所传达的,这段感情如晴天的明媚,似雨天后的忧伤,无论晴雨,无论如何定义都是历经成长时对生命的一种领悟与尊重,平实也真挚。

上一篇:烟花 夜空中绽放的中国戏法 下一篇: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