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扮成异性

时间:2022-06-08 12:37:44

一位妈妈带着他的孩子到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去咨询。这孩子肤白、、大眼睛,发长齐耳,穿件花衬衫,指甲还抹得红红的。心理医生以为是小姑娘。他妈妈说:“是个小子啊!都快7岁了,仍爱和女孩子一起玩,从来不和男孩一块儿跑闹。最近,我发现他总是动用我的化妆品,我不在家时他还常偷着戴我的耳环,披上花头巾对着镜子自我欣赏。一个男孩子女里女气的,将来可怎么办呀!”

原来,孩子入学前寄养在奶奶身边。这家三代没有生过女孩。见他从小生得俊俏,家人就把他扮成闺女来疼爱,让他留起长发、梳上小辫,给他穿裙子,为他涂脂抹粉,并拍下很多漂亮的照片供别人欣赏。他长到6岁,该上学时,家人才不得不给他脱下裙子换成男装,但孩子的“男子汉”气质却已失尽。目前,父母常为自己独生儿子的娇柔、胆小、追求女性打扮而苦恼。

确实,常有这种情况:想要儿子的却生个女孩,喜欢女孩的偏生了男孩。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喜好,就在孩子幼年时将他们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这些家长往往以为:“孩子还小,懂什么男女。既然他乐意随大人如此摆布,有什么关系?”岂不知,正是这种错误的心理才导致孩子心理与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有碍于其身心健康。

促使一个人的心理及人格的发展因素错综复杂,包括遗传、环境、社会、学习诸多因素。遗传因素是先天注定的,是男是女不随父母主观愿望。由于先天性的区别,必然带来不同性别儿童心理特征中的某些差异。但是,在人的心理与人格发展中,后天的社会因素作用是更重要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就科学地、顺其自然地进行培养教育,孩子便会正常地、良好地发展。如果违反常规,忽视孩子固有的生理条件,强把男扭为女、女扭为男,其结果势必造成孩子心理与人格的变态或畸形。

人的心理与人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婴幼儿的世界主要是家庭,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人际关系,就是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学习做人的最初蓝本。因此,家长给子女创造一个合理、正常的生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凭自己对男孩或女孩的特殊喜好装扮孩子,带给孩子非正常的童年经历,势必在孩子心灵深处留下不应有的伤痕。

两三岁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性别认不清,喜欢鲜艳的色彩,家长怎么给他们都很乐意。随着年龄增大,正常情况下,幼儿开始喜欢与同性孩子一起玩了。这时,家长再让四五岁的男孩穿花裙子往往会遭到抗拒。可是,男孩的家长却一直把他当成女孩对待,使他习以为常,虽然自知是男孩可也向往着自己是个女孩。这种情况就反常了。再加上家人总是夸奖他漂亮,就更强化了他的女性自恋心理。

要纠正男孩的女性化,恢复他的男性天性,家人必须首先改变对待他的态度,创造条件让他多与男性接近,多参与男性活动,使他感受到男人世界的乐趣。要给予他更多的父爱,爸爸要多和他接触、交谈,多带他出游,多和他一起玩。孩子总是喜欢处处模仿父母。男孩子多有机会在行为上模仿父亲,男性的性格就容易形成。■

上一篇:钝感力与敏感力 下一篇:漂亮女孩为何看到男女亲昵就特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