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田华、华江演出《问路》

时间:2022-06-08 12:22:05

【前言】看田华、华江演出《问路》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945年5月,我在画报社驻地阜平县坊里村帮助开展文艺活动,先给学校排练了“霸王鞭”,还编了四段快板,定名《时事小调》,教唱了《打倒希特勒》、《儿童四季歌》、《选村长》等五六首歌曲,最后又排了小歌剧《问路》,这些节目在大台村六月庙会上演出,大受欢迎。 60...

看田华、华江演出《问路》

我从小就爱看戏,尤其爱看革命内容和现实题材的戏。特殊的条件,满足了我的喜好。我家住在华北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腹心――阜平,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八路军就到了我的家乡,1938年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在阜平成立。从此,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一直在阜平和邻近的几个县驻扎活动,部队、地方、学校的剧团也经常在我家乡一带演出、宣传、辅导或居住。因此,我就有了较多的机会看戏,如“抗敌”、“火线”、“冲锋”、“战斗”、“群众”等剧社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华北联大文工团、抗大二分校文工团、120师宣传队等凡在阜平活动过的剧团的戏我都看过。在我看过的所有剧团的所有剧目中,最使我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只演20来分钟的儿童小歌剧,这就是抗敌剧社两位小演员演出的《问路》。

我第一次看《问路》是在1944年的夏天,当时边区政府在阜平城召开了一个群众大会,抗敌剧社与火线剧社为大会联合演出,一连演出了好几天。有一天白天演出的是《血泪仇》,晚上演出小节目。那天我去得很早,坐在戏台最前边的沙滩上。当报幕员宣布下一个节目是《问路》以后,大幕徐徐拉开,伴随着一阵悠扬悦耳的音乐声,台上出来了两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十几岁的小演员,一个扮演手持红樱枪在村口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一个扮演背着挎包要去开会的过路行人。行人上前问路,儿童团员向他要路条?穴通行证?雪,行人假装没有带着,儿童团员严肃认真,坚守岗位,没有路条就不让他过去。后来二人就用问答对唱的形式,互相考问了对方对当前政治形势、对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认识,最后终于搞清真相,解除误会,二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往大会场走去了。全剧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但剧情内容一下子就把我抓住了。因为台上演的,正是我过去自己亲身做过并带领全区儿童团员实际做的事,这个戏就好像是演我自己的故事一样。这不禁使我回想起前些年做儿童工作时的一些情景:1937年冬天我9岁时就带头报名参加了抗日儿童团。从1938年起,我先后当了两年的村儿童团长,三年区儿童团长,又兼任了一年童子军大队长。儿童团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站岗放哨、传递信件、拥军优属、慰劳伤员、植树造林、唱歌跳舞搞宣传。儿童团员站岗放哨、盘查行人的工作,对边区内部除奸防特、防造谣破坏、防投毒等活动,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我在担任区儿童团长时,经常到各村布置、检查儿童工作,站岗放哨的工作是主要检查内容这一。记得1941年冬天,反“扫荡”刚结束不久,我在三区到抬头湾下乡时,得知这个村的儿童干部思想麻痹,对站岗工作很不重视,我还对他们进行了批评,并让儿童团长杨兰、副团长杨豪带头站第一天的岗。然后我又到广安村下乡,这个村是三区的模范村,各种工作都搞得好。我一进村,就碰上儿童团的岗哨,马上过来向我要路条。我想试探一下他的警惕性和责任心,就故意说没带着。他说没有路条就得跟他到村公所去。我说我有急事要赶路,别去了。他说那可不行。我一见他责任心很强,很认真,心里很高兴,就把路条掏出来给他看,又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并对他进行了表扬。

《问路》表现的主题和内容,我是非常熟悉的,看着台上的表演,回味着亲身的经历,感到格外亲切。同时,演员的表演也是非常成功非常出色的。她们那清脆圆润的歌喉和尚未成年的童声唱腔,优美潇洒的身段,天真活泼而又纯真朴实的神态,再加上婉转悠扬的音乐,真正打动了每个观众的心,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这就更加深了我对《问路》这个小歌剧的印象,同时对两位小演员的精湛表演深感钦羡敬仰。

我当时正在阜平城第一完小上学,还担任着学生会主席的工作。我们学校文艺活动开展得很好,很想把《问路》这个小剧本借来在学校里排练,可是一不认识她们,二不知道她们住在哪里,只好作罢。后来我被保送到华北联大教育学院学习时,听同学王景淑说,抗敌剧社就住在她们板峪店村,那两个演出《问路》的小演员她认识,一个叫华江,一个叫田华。事有凑巧,1944年9月沙飞通过军区政治部把我从学校调到晋察冀画报社学摄影,当年冬天派我到阜平城出差,正好路过我的家乡凹里村,一回家姐姐就告我说,抗敌剧社从板峪店搬到咱们村来了,还说,剧社有两个名叫田华、华江的小演员知道你的名字,一来就打听你,正好问到了我,我告诉她们,他是我弟弟,已到画报社搞摄影工作了。我当时感到有点奇怪,我从来没有和抗敌剧社有过联系,她们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芽后来才知道是王景淑告诉她们的。因我在学校里爱搞文艺活动,会多种乐器,会唱歌,识简谱,也爱画画,同学们都说我适合到剧社工作,大概是王景淑向她们作了推荐。这样我就和我所崇敬的演《问路》的小演员田华、华江同志认识了,当时我们都还是十六七岁未成年的孩子,都是八路军文艺小兵。

不久,我又因事回家,抗敌剧社正在帮助我村业余剧团排戏,先排《兄妹开荒》和《赶路程》,紧接着又排《问路》,导演不用说当然是华江、田华,演员是我妹妹顾金兰和表妹樊淑红。我一面看排戏,一面还帮着配乐伴奏。看了几次,这个戏的唱腔和动作,我也基本上学会了。我向抗敌剧社借了剧本,并请华江抄了“过门”,都一字不落地抄在笔记本上,这些材料至今还完整无缺地保存着。

1945年5月,我在画报社驻地阜平县坊里村帮助开展文艺活动,先给学校排练了“霸王鞭”,还编了四段快板,定名《时事小调》,教唱了《打倒希特勒》、《儿童四季歌》、《选村长》等五六首歌曲,最后又排了小歌剧《问路》,这些节目在大台村六月庙会上演出,大受欢迎。

60多年过去了,可是我第一次看抗敌剧社田华、华江演出《问路》的情景还深印脑海。那个手持红缨枪雄赳赳、气昂昂正在站岗放哨的晋察冀边区儿童团员?穴华江饰?雪和那个头包羊肚子毛巾、朝气蓬勃的青年干部(田华饰)的英俊形象好像还站在我的面前,她们那优美动听的歌声,至今还响在我的耳畔:“边区……真是一个好地方……哪咿呀咳哪咿呀咳哪咿呀哈咳……”

上一篇:重视对史学理论的研究和阐释 下一篇:王选提醒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