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学生习作材料 优化分类评改过程

时间:2022-06-08 06:35:06

用好学生习作材料 优化分类评改过程

[摘 要]习作评改不能空讲学生习作的问题与写作的方法,要用具体的学生的习作例子来评改,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以五年级下册第七组单元作后评改课《记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为例,探析基于前置性习作的分类评改教学方法。并提出学会纠错,舍得删减,懂得增添等操作性、针对性强的评改策略。

[关键词]作评改;学生习作;分类评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80-02

随着写作教学研究深化与改革的推进,“先写后教”的习作教学模式在习作教学领域中悄然兴起,受人追捧。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一条通向有效写作教学的理想途径。所谓先写后教,就是教师不先上专门的写前指导课,而放手让学生自我尝试习作,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和组织教学。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就提倡:“学生的习作就是我们的作文教材。作文教学应由注重传统的‘作前指导’转向‘作后讲评’的作文教学时代。‘讲评’课就是‘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写而教’。”先写后教,不仅契合最近发展区的建构主义理论,也与“翻转课堂”本质不谋而合。

本文以五年级下册第七组单元作后评改课《记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为例,谈谈如何用好学生作文材料,围绕年段习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进行基于前置性习作的分类评改教学。

一、以年段、单元与学生实际定位教学目标

《记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是五年级下册第七组单元的习作主题。作为“人物描写”主题的单元习作,本单元安排《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等“作者笔下的人物”,加上之前第五组单元名著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学生已经接触或掌握了一些人物描写方法。本次习作要求运用课文中的一些写人的方法来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反映该人物的某一方面特点。对于五年级下的学生而言写人作文并不生疏,但要突出人物的鲜明特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结合年段习作教学目标、本册教学内容以及本课的习作要求,笔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基于学生前置性习作初稿,分析掌握学情,通过初评考量,激发学生评改兴趣与热情。

2.针对学生前置性习作的问题,运用删减、增添、纠错等方法,分类指导学生有指向地进行习作修改。

3.紧扣主题,通过比较评改,运用在故事中丰沛外貌与言行等方法凸显人物鲜明特点。

二、以分类评改为重难点展开教学过程

(一)初评反馈,激励修改

1.反馈初评情况:前两天同学们已经独立完成了习作七《记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的初稿。老师进行了初评:33篇作文,其中获得初评优秀的有15篇,良好的有11篇,合格的有7篇,不合格的没有。

2.俗话说:“文章不厌千遍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们平常是怎么修改作文的?(学生自由说,介绍修改作文方法。)

3.表扬三个方面典型:自觉修改初稿的;修改最多的;修改符号使用规范的。

(二)分类评改一:给作减法(删、并、简)

1.出示【学生习作A】典型问题一:主角不明确。(有此类问题的习作共4篇)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不知道具体写谁。)

修改建议:确定一个主角,其他的内容删去。

2.出示【学生习作B】典型问题二:主角明确,特点不鲜明。(有此类问题的习作共10篇)

再来看看这篇,明确主人公是谁,关于这位主人公的特点你发现什么问题?(特点写了很多,没有围绕某一方面的特点来写)

修改建议:在修改时,要看是不是围绕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特点来写,对材料大胆取舍,把与表达主人公特点无关的内容省略、删去。(当场PPT上删减)

(三)分类评改二:给作加法(扩、添、补)

1.整理统计:我们班本次作文中的人物统计:写同学的23篇,写家人的有4篇,写陌生人的6篇。其中,写同学当中,我们班有5位同学被多人写到:孙亿帆、阮明俊、马兰、朱子恒、林子寒。

2.写同一个人的作文,比较评改

默读相同处与不同处,有什么发现?

修改建议:外貌描写要精选,要突出人物特点。对于能凸显人物特点的外貌应加重笔墨。

周弈冉和孙亿帆合作朗读。王惟和孙亿帆合作朗读。有什么发现?

修改建议:让主人公开口说话,鲜活起来。

修改建议:精心修改一两处精彩的细节――外貌与言行等人物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

(四)分类评改三:给作装修(错、漏、别)

1.自己修改:请根据老师初评建议中你的主要问题进行或“加”或“减”分类修改。错别字、漏字,语句通顺等。(时间15分钟)

2.同桌评改:根据上述分类评改要求进行同桌互助评改。(时间5分钟)

(五)结课:读写不分家,推荐本单元阅读书目

同学们,写好文章,除了要多写多改之外,还需要多读,学学作家是如何写文章的。《水浒传》看过吗?作者是施耐庵,网上有人这样评价施耐庵写《水浒传》:“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写了一群特点鲜明的人。”课后读读施耐庵是怎么写出这一群特点鲜明的人。读完之后再来修改你的文章,一定有更大的收获和进步。

三、以纠错、删减、增添为主要评改策略

习作评改不是习作教学的独立环节,而是贯穿习作教学整个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评改能力,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课程标准关注了同伴在习作评改中的相互作用,又强调了教师等成人在修改中的指导作用。为了实现从文字修改低档次修改向内容修改高档次修改的突破,需要从传统的随文综合修改向分类分层的整体修改转向。笔者认为习作评改教学可以尝试从“加减法”做起,总结以下分类评改方法:

1.学会纠错。这里的纠错针对的是文字修改范畴,文字修改是习作修改的基础目标和起码要求,涉及错别字、错句、格式、标点符号和疏漏、误笔等基本规范的校对。随着年级的逐步升高,笔者建议对文字表达修改宜分为三个等级:第一学段重在正确、规范与连贯;第二学段重在形象与流畅;第三学段重在凝练、含蓄与得体。语言文字的纠错修改看似基础,但不可掉以轻心,是必须长期修炼的一项基本功,是习作评改路上的“永随者”。

2.舍得删减。删减和增添同属内容修改的范畴,是难以分开的,为了表述的方便分开来述说。内容改进是侧重于文章内容的提高。如中心是否连贯清楚、用词是否准确、细节是否具体恰当、风格和体裁是否符合要求等。习作反对“流水账”,是因为“流水账”只是事物原貌的复制,思想、情感、观点不明确。为了能恰当地体现要表达的主旨,需要对事物原貌进行取舍和艺术加工,也就是对习作进行删减。删减的重点放在与习作主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而又非交代不可的内容上。如上述课例中《记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不是该主人公的内容就需删减以突出主人公;不是鲜明的特点就要删减以突出鲜明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学过的课文、自己的下水文或学生中的范文、范例,培养学生依据习作主题删繁就简的能力。

3.懂得增添。增添文章热葜饕是为了更好促进情感抒发,表达思想。在增添内容的修改中,一是要明确需增添的内容。如写人记事的故事类习作,就要重点看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特点?故事情节是什么?细节描写是怎么安排的?首尾有否呼应等,学生据此审视习作,从目标出发增添内容。在《记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这篇习作中,可增加故事中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二是要有精彩之处。要求学生一篇作文中要有“精心为之的浓墨之处”,增添此一处的内容一定会使文章更具光彩。

在删减和增添的环节,教师应进行有策略的指导,提供案例范文,便于学生学习,使学生在修改时更有目的性。案例范文可以取典型案例,也可以是学生前后修改稿,《记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一课的评改教学就是以学生的作文初稿作为习作教学资料,通过比较发现优秀作文好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曾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分类修改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难度,为学生习作修改搭建脚手架,使习作修改的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全面,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修改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习作素养的全面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叶黎明.写作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 王荣生.我国的语文教学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B),2007(12).

(责编 韦淑红)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体验式情境的创新设计 下一篇:“至多”“至少”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