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旋心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

时间:2022-06-08 06:21:25

右旋心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

[关键词]右旋心;右位心;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c)-111-0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9岁。因游走性关节痛5年,活动后心慌、气促、胸闷、呼吸困难3年,加重半月入院。1月前在外院描记心电图A、B。超声心动图提示右位心,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体检:血压100/65 mmHg,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4~5肋间,可闻及低调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不传导,且有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吸气时增强。心率136/min,律齐。描记心电图B、C。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内,心尖指向右前方,各心腔间的左右位置基本正常,未形成镜像反位,左房明显扩大,右房室腔扩大,左室大小正常。二尖瓣前后叶增厚,回声增强,舒张期前叶呈圆拱状,开口减少变形,瓣口面积0.8 cm2。三尖瓣口重度反流信号。肝脏位于正常位置。经强心利尿治疗1 d后,出现心律不齐,描记图E、F。临床诊断:先天性右旋心,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重度),心律失常。本例有2个原因不适宜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①右旋心,常规球囊导管穿刺定位等难以操作;②二尖瓣状况不适合成形术。故采用外科瓣膜置换术,开胸所见为典型右旋心表现。

2 讨论

右位心是指心脏的先天性位置畸形的镜面右位心而言,心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转位与正常相反,心脏主体在右胸腔中,心尖向右,右心室和左心室的关系是左右相反,右心室在左心室的左前方,左心室在右心室的右后方。上下腔静脉在脊柱的左侧而主动脉在右侧;左心房和右心房的关系也是相反,左心房在右心房的右后方,右心房在左心房的左前方。这种镜面右位心的心电图很特殊:①导联Ⅰ及avL中QRS、T均倒置;②avR中的各波似正常心脏位置的avL导联;③avR导联与正常心脏位置的avF相同;④V1~V6导联的R波为递减现象,即R波逐渐减小而S波逐渐相对增深。要排除正常心脏位置,若将左右手导联电极互相调换后所致的上述①②③项的异常,但胸导联则不可能如④项所述。其次,除了诊断右位心先天畸形外,也应注意是否有其他异常,如心室肥厚、心肌缺血、束支阻滞,有时可故意将左右手导联电极反联,加做右胸导联来明确诊断。

右旋心指心脏在发育过程中下降和左旋不良甚至右旋,使心脏不同程度地移至右胸腔,心尖指向右前方,但各心腔间左右位置基本正常,未形成镜像反位,不伴内脏反位。文献中单纯右旋心的心电图表现:①各标准导联中P波均呈直立,而与镜像右位心不同;②在Ⅰ导联中QRS及T波均为倒置,但在Ⅱ及Ⅲ导联二者全为正向;③V1~V3 QRS波群电压增高且呈RS型。④V5、V6的电压减低且常有T波倒置;⑤颇似左心室劳损图形。本例图A、C、E均为常规联接所纪录,而图B、D、F为左右手反联,并描记右胸导联,此时V1相当于常规连接的V2导联,V2相当于常规连接的V1导联。图A、B为窦性心律时所描记,C、D为房扑时所描记,E、F为房颤时所描记。由于右旋心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双心房肥大,右室肥大,合并房早、房扑、房颤,心电图表现极为复杂。窦性心律时,P波时间增宽,电压增高,呈双侧心房肥大的表现,右室肥大较正常位置心脏更不敏感。

本例心电图有以下特点:①窦性心律时,各标准导联中P波均直立,avR、avL导联P波倒置,仅有QRS主波方向发生改变,这些均不同于镜像右位心;②心房扑动时F波的方向如同P波一样,亦不同于镜像右位心;③胸前导联表现极似镜像右位心的表现;④当发生房扑及房颤时,单纯从心电图难以考虑右旋心的诊断,根据P波高尖,电轴右偏,左胸前导联R波逐渐递减,酷似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因此,房扑及房颤可以掩盖镜像右位心及右旋心的诊断,获得性心脏或非心脏疾病症状导致未怀疑本病。由于右旋心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双心房肥大,右室肥大,合并房早、房扑、房颤,心电图表现极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欲完成准确诊断,需综合无创性检查,如二维超声心动图、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

(收稿日期:2007-01-1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2例 下一篇:1例14肺段切除术麻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