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油画《思乡六百年》中的中国文化

时间:2022-06-08 02:57:25

试论油画《思乡六百年》中的中国文化

摘 要:回望乡愁,让正能量更多地润泽、温暖我们的心灵;记住乡愁,坚守乡愁中的深厚文化。油画《思乡六百年》运用油画语言画出了中国画的味道,描绘了高大雄伟、苍生包容的五色大槐树。认识到只有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才能正确地创新和发展。《思乡六百年》对油和颜料的使用比例、效果的大胆尝试和探索,也是对拓展中华民族油画语言的魅力的研究。将来中华民族特色油画继续发展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是油画创新中要充分体现中国的文化,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发展。

关键词:中国文化;五色大槐树;油画创新;民族特色

西方油画传入中国有一百多年历史,历经中国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发展,到21世纪初已经呈现出比较稳定的、多姿多彩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油画面貌。将来中国民族特色油画继续发展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是油画创新中要充分体现中国的文化,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发展。

一、油画《思乡六百年》中的中国文化的影子

中国传统绘画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才能正确地创新和发展。《思乡六百年》有哪些中国文化的影子呢?让我们来探讨吧!作品主题是描绘一棵具有五百多年的五色大槐树,五色槐每年7~9月开花,繁花似锦,五彩缤纷,槐香四溢,沁人心脾。其花初花时为绿白色,开放时旗瓣为白色,中部为黄色,翼瓣和龙骨瓣为玫瑰红色,微带紫红色,故名“五色槐”。作品描绘的不是最美的时节而是腊月里的枯树形象,因为这个时节的乡愁最浓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乡愁是一种文化,是我们与过去生活的情感对话,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坚守。继承和坚守世代流传的行为道德规范,自觉地以“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约束着自己。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回望乡愁,让正能量更多地润泽、温暖我们的心灵,记住乡愁,坚守乡愁中的深厚文化。

腊月里的五色大槐树的枯树形象会引发人们浓烈的乡愁。乡愁是一种文化,中国乡愁文化的影子在油画作品《思乡六百年》出现,五色大槐树让我见过最多的形象就是枯树形象。上大学放寒暑假,外地工作放寒假期间,我每次看到五色大槐树的感觉都不一样。相信几百年来成千上万的出门为理想、家人和祖国奋斗的老乡们都会有不一样的乡愁。我们要记住乡愁,也要让下一代记住乡愁,继承和坚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和坚守世代流传的行为道德规范,自觉地以“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约束着自己。

五色大槐树有个悲壮的传说,当时晋灵公登上皇帝宝位,偏听奸臣屠岸贾的谗言,尽做坏事,国相赵盾多次上殿劝说阻止,惹得昏君奸臣不高兴,于是他俩密谋,派人刺杀赵盾。两人商议后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屠岸贾。一个夜里,屠岸贾找来住在他府内的一个帮闲侠士I,捏造了老国相赵盾的很多罪恶,这天三更以后I翻墙进了相府,摸到前庭。他只看见白发苍苍的一位老人,在灯下翻阅书册,穿戴很简朴。大庭的摆设也都是粗俗的用具,心中便暗想:这和屠岸贾说的完全不一样啊!四更以后,仆人端上一盘蔬菜和一碗黄米粥,让老相国便餐后上朝议政。相国吃菜时,发觉菜内有肉,立即传唤仆人,斥责说:“一再告诫,不逢节日,不得随便动荤,为什么菜内有肉?”仆人跪禀:“老夫人见相国近日操劳过度,特地让厨师照料老相国的。”赵盾说:“转告夫人,我身体很好,以后不必这样了!”隐身在大槐树背阴暗处的I,将看到的、听到的和屠岸贾说的一对比,真是天壤之别,很受感动。于是挺身而出大叫:“相国,有人派我来刺杀你,几乎造成大错,你要多加小心啊!”说完反转身子,扔掉钢刀,一头撞向大槐树,顿时脑浆飞溅,死于非命。说也奇怪,I撞死自己的那颗槐树,后来便开出黄、白、粉、绿、紫五色鲜花,后人称他为“国槐”,也叫“五色槐”。这种槐树也只有苏阳这个地方成长,他处皆无,世传是I麂精神所化。这个传说是对“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后人心灵正能量的润泽温暖。为官要廉洁,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从小父母便是这样教导我,为我树立道德准则的。为人要讲义,坚持正义,保持节操。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为了重信义可以牺牲生命。大义是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让我在外地工作中得到同事的好u和领导的认可,更加鼓励自己坚定地从事美术教育和中国美术创新事业。

《思乡六百年》画幅75厘米乘以120厘米,树的周围画一圈水泥护栏,远看就像一幅大的树桩盆景。盆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是我们特有的审美情趣长期积淀的结果。但这不是我要表现的结果,五色大槐树主干就有2米多高,直径足足两个人合抱那么粗,从主干分出若干条分枝,每条分枝都像活泼顽皮的孩子在憋足了劲往上长。必须加入人物衬托五色大槐树的高大雄伟,我选择一老一幼两个人物组合,呼应回望乡愁、记住乡愁,坚守乡愁的文化内涵。希望年幼的一代心中有棵家乡的五色大槐树,一起健康成长和奋斗,时时刻刻鼓励自己和约束自己,知道感恩家人、感恩家乡、感恩祖国,自觉地投身于发展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中,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只有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伟大作品。

二、《思乡六百年》具有的油画魅力的基础风格

油画《思乡六百年》运用油画语言画出中国画的味道,描绘高大雄伟、苍生包容的五色大槐树如同明朝曾鲸的《张卿之画像》没有画任何背景,却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不求名利、和善坦荡的精神气质。蓝蓝的天空中隐约看到薄薄的云朵,让人特别心旷神怡,紫气东来让人感觉吉祥的征兆。蓝色的天空背景大面积采用平涂的薄画法,将大量松节油和调色油先后稀释后,摆刷扫于画布,由于油的挥发性能影响平涂效果,蓝色的天空无意间竟然出现淡淡的云朵的效果。右上角小面积采用分染的技法分染红色,显示出紫色的变化,这都是用国画工笔画技法和古典油画基础技法融合的结果,水、国画颜料和宣纸的关系在油、油画颜料和亚麻布的关系在相会交流和借鉴,是对油和颜料的使用比例、效果的大胆尝试和探索,也是对拓展中华民族油画语言的魅力的研究。《思乡六百年》中蓝天与大树与一百年前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红树》中的蓝天与大树的构图、色彩和材料很相似,但是细看各自的形式语言却不同。前者是具象艺术作品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后者是抽象艺术作品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其优点是严谨的构图和豪放生动的笔触,兼具现代与古典。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思乡六百年》中五色大槐树的涓捎么统油画技法――干画法反复刻画,把邹巴巴的开裂的树皮的质感表现出来,主干之上有三个主要分枝,左下方的分枝好像蛟龙入海能掀起千尺巨浪,巨爪入海能抓起彩虹。繁茂的分枝接触地面必须要叉木桩顶起来,更显得苍生的老人似的拄个拐杖。用明暗画法变现树枝的立体感和与整体的受光关系,直到细小的分枝都仔细刻画,色彩丰富而质感强烈,最细小的分枝的造型能体现五色大槐树顽强的生命力,不失大槐树之磅礴气势,像做人做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精神。左上方的分枝很普通地生长,却是很受喜鹊喜爱的地方,喜鹊在树枝上或小憩、或呼朋唤友、或寻找起飞的目标、或嬉戏打闹。在我写生时很享受这种多姿多彩的吉祥氛围,更增加了我对大槐树的喜爱。右上方的分枝又分两枝,一枝腾空跃起直插云霄,阳刚霸气,另一枝如凤凰般多姿多彩,尽显柔美风韵。右下方有一小枝短小精悍,如大槐树的护法之手,时刻警惕。保护树干免受伤害。在大槐树的树干左上方有一小块淡蓝色的小牌牌,是县政府和县林业局为保护古树而建档挂牌,并配套浇灌、排水和看护系统,以最大限度地使五色大槐树科学健康安全成长,成为人们永远的骄傲。

关于树的描绘,在唐朝韩甑摹段脑吠肌分薪鼋鲎魑文人们吟诵倚靠的自然工具,而不像五色大槐树这样高大雄伟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周围硕大的护栏使得主题突出,也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硕大的水泥镂空护栏直径10米,寄托着人们对大槐树的爱护之情和对十全十美的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我常年在外,对大槐树的感情更加浓烈,在画护栏时,把水泥护栏画成汉白玉护栏,并在每个圆形镂空处镶嵌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宝石,以表达我对大槐树的尊重、敬畏、爱护之情。通常油画上不写字,最多是写名字和时间。而我的这幅油画作品大胆按照国画落款的方式,在右上方用篆书写着“思乡六百年”,在左下方用空心楷书写着“丙申年杨伟”,没有盖名章,毕竟不是用油画来画中国画这么直接简单。

油画《思乡六百年》就是对中华民族油画的创新,因为找到自己的风格就是绘画的创新,新的美术作品只有通过人民大众的鉴赏评论,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幅画的意义和价值。任何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评论都会有分歧,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让人们了解作品及相关知识会更好地帮助大家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项长期的有意义的事业。我将继续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创新,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美术作品的创新是艰苦和幸福的时刻,在无数美术优秀前辈的指引下,我无比幸福,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油画事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皮道坚.美术创作与论文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9.

[2]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8.

[3]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03.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田径训练教学探索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加强班风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