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错就错的俗语

时间:2022-06-08 12:22:17

我们平时所讲的许多俗语,时过“字”迁,早已不是原来的意思了。然而,人们却习以为常,将错就错。错误经过岁月的磨炼,居然变成了正确。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嫁给乞丐,就跟乞丐过一辈子;如果嫁给年龄大的老头子,就跟老头子生活一辈子。因为鸡与乞的发音相近,叟与狗的发音相近,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这个成语也就变成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军师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有眼不识金镶玉”

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完璧归赵里的那块和氏璧,就是荆山里发现的。发现者和氏,将玉献给楚王,因为玉未雕琢,外形如石,楚王认为他欺君,砍了他一只脚。后来,楚王死了,新楚王继位,和氏又去献玉。又以同样的罪名被砍去了另一只脚。多年后,另一个王继位了,和氏拿着那块石头在路边哭,哭得眼中出了血水。人们觉得他怪,他说,他不是哭自己,而是哭这么好的一块宝玉,却没有一个人相信。有人汇报给楚王,楚王让玉匠仔细地鉴别一下,发现这是块难得见到的美玉。经过雕琢,成了赵国的国玉和氏璧。

“不到黄河心不死”

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是项羽四面楚歌、别姬自刎的地方。也许是因为乌江比较小,没有黄河出名,乌江讹变成黄河。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这个风险太大,也太不人道。孩子即使不被吃掉,也会吓得哭不出声来。

“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棺材店门口就永远是一片哭声了。

“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王八蛋”

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基本的道理,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上一篇:民政部:全国社区应普及日间照料中心 下一篇:泰宁:“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拍案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