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桩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分析

时间:2022-06-07 11:31:22

旋挖桩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分析

摘 要:随着国内工程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工程建设技术也得到了相应提升,从而为超高层、大跨度、深基坑的复杂工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旋挖桩施工技术具有成孔速度快、环境污染小、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基于此,该文结合笔者相关实践工作经验,主要对旋挖桩施工中的钻孔、清孔、钢筋笼安装及导管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关键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展开探讨。

关键词:工程建设 旋挖桩施工 质量控制 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O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051-02

旋挖桩施工主要是利用钻杆及钻斗的旋转力度,通过钻斗自重和加液压作为钻进压力,使钻斗装满土屑后提升出来。然后通过钻斗一系列的旋转、挖土、卸土等工作程序,与泥浆置换护壁,经反复循环后成孔。旋挖桩施工是近年来随着大型工程的不断兴起而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桩基础施工工艺,其较高的施工效率和较广的施工范围,让其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钻孔施工质量控制

(1)旋挖钻机成孔之前以及提出钻斗时,都应当仔细检查钻斗与钻杆连接处的销子、钢丝绳状况等,同时还应当清楚钻斗内的土渣,以确保钻机的效率和安全性。(2)当基础工程上的桩距小于3.5倍桩径时,应当选择跳打施工,这有利于混凝土凝结,如果桩距过小又不采取跳打施工,极易影响相邻桩体混凝土的凝结质量,从而降低桩体质量和工程建设质量。(3)旋挖钻机挖出来的土,应当倒在据孔口6 m以外的地方,并要及时清除。

此外,为了避免钻孔过程中出现扩径问题,施工监理人员应当定时检查钻机是否稳固,并且最好选择减压钻进的方式,避免钻头偏位或摇摆,以确保孔壁质量,同时还应当注意保持孔内泥浆比重和适当的水位。而为了避免发生缩颈问题,钻孔之前技术工作人员应当先了解施工地质状况,勘察是否存在遇水膨胀的不良土层,如果存在不良地质应当采用失水率小于3~5 mL/0.5 h的优质泥浆实施护壁;如果发现因为地质问题引起锁孔,就需要加大泥浆比重,并有效控制钻孔的速度,同时对局部实施修整处理。

2 清孔施工质量控制

(1)等钻孔达到所设计的桩长并进入持力层规定好的深度之后,应当利用钻具实施换浆清孔工作,同时利用钻头叶片的搅动以及泥浆对沉渣的浮力,彻底将孔底沉渣排除干净。(2)清孔作业时还应当另行输入比重在1.1 g/cm3之下的洁净泥浆,以置换出钻孔内含杂质较多、较粘稠的泥浆,切忌不能直接输入清水,以防止孔壁发生坍塌。(3)清孔之后孔底500 mL以内泥浆的比重应大于1.25,而含砂率则应当控制在8%以下,年度应控制在28 s以内。

清孔作业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清孔是能否达到相关技术要求的基础,毕竟首次清孔的冲力较大、清孔效果较好,能够将大部分沉渣、土块等清除出来;而二次清孔通常利用导管进行,冲力较小,其主要起到辅助清理的作用。清孔作业后的沉渣厚度应当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端成型桩时,沉渣厚度不能超过50 mm;摩擦型桩时,沉渣厚度不能超过100 mm;而抗水平、抗拔桩时,沉渣厚度不能超过200 mm。

3 钢筋笼制作及安装的施工质量控制

(1)钢筋笼安装之前,管理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当对主筋长度、捆筋间距、钢筋截面尺、保护层厚度以及接头焊接质量等部位和指标进行查验,并且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中钢筋笼不发生变形,还需要用钢筋十字架在内部焊接支撑加固。(2)制作时,应当将钢筋笼下端的一根加劲箍焊接到主筋端头,也可以使主筋下部逐渐向笼外倾斜10~15 mm。(3)如果桩身设置有箍筋搭接接头,必须保证搭接处弯钩向上,避免发生朝下或者朝内的现象,并且搭接处应设置多点进行牢固,防止松脱而拖挂到导管。

钢筋笼制作及安装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达不到。因此,为确保保护层厚度,应当在钢筋笼上设置保护垫块,数量通常是每节钢筋笼不得少于两组,每一组应当包含3~5块,并且要均匀对称。此外,为了避免保护层垫块深陷到孔壁的泥层内,致使桩位发生偏移,最好采用中心穿孔的圆柱型砂浆块,而其半径也就是保护层厚度。钢筋笼吊放时必须采用对称的两根吊环,同时控制好钢筋笼下降的速度与垂直度,避免出现钢筋笼碰撞孔壁或者自有下降的现象发生,等钢筋笼就位后应当立即固定好钢筋笼。

4 导管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1)在导管安装之前,应当先确保导管的质量符合工程标准要求,并且应当壁厚均匀(不应小于3 mm),内壁圆顺、光滑,内径大小统一,同时所配备的橡胶圈质量优良,还要用螺丝扣用的加力杆拧紧,保证接口严密。(2)导管使用之前要先进行试拼装及压力测试,试水的压力控制在0.6~1.0 MPa。导管每次使用之前应当先检查内壁上是否存在水泥浆块等,而每浇筑完混凝土后还应当及时清洗导管。(3)导管安装时最好选用丝扣或者是双螺纹方扣之类的快速接头,最好不要用法兰接头,并且最好为其设置三角形加紧板。(4)导管最好设置于钢筋笼中间,切记导管的接头外径至少要比钢筋笼内径小上100 mm左右。(5)在提升导管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刮碰到钢筋笼,并且导管最好设置多个可以调节的长度,比如说标准的3 m节、4 m的接头、1 m和2 m的短节等,以便于根据桩的成孔深度合理配置,导管下放时应当将其下端放到距孔底渣面约0.3~0.5 m的范围内。(6)旋挖桩成孔后最好立即清孔,并及时安装钢筋笼,然后下导管灌注混凝土,从成孔到混凝土灌注完成的时间最好控制在2 h以内,确保施工的连续性,防止出现塌孔或者沉渣过多等问题的发生。

5 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

在旋挖桩施工过程中,水下浇筑混凝土是最后一道较为关键的工序,其施工质量对旋挖桩整体施工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也是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1)水下混凝土封底时,必须要有隔水栓,并且隔水栓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隔水性能,同时还要能及时、顺利地将水排出来。(2)导管深埋:应当保持在 2~6m,施工中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表面,在灌注之初,应当利用o的重量将导管内的泥浆排除出来。(3)实际浇灌过程中,应当定时检查导管所埋置的深度,注意应当连续浇灌混凝土,最好不要中断,同时导管埋置的深度不应小于2 m,最大不应当超过8 m,如果超过8 m,极易致使钢筋笼上浮,从而产生埋管、堵管及钩挂钢筋笼等问题的发生,最终引发质量事故。(4)导管起拔时,需要先行测量混凝土面的高度,然后结合导管的埋深,明确要拔管的节数;并且拔管过程中,应当仔细检查、确保均匀性拔管,使之保持埋深控制在2~6 m之间。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当做好混凝土的强度试验工作,等试验合格后,在进行浇筑。

6 结语

综上所述,旋挖桩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和隐蔽性都比较强的工程,其间存在较多的未知因素,并且还存在诸多难以预见的质量安全隐患。因此,在旋挖桩施工过程中,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在熟悉旋挖桩施工流程的基础上,严格把握好各施工工序及技术要点,同时在施工中不断积累经验,以便于进一步提升施工施工水平,尽最大努力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 王宁川.旋挖桩施工中的优势与常见技术问题分析及应对方法研究[J].门窗,2014(2):190.

[2] 魏小强,陈之,宋野.小直径超长旋挖桩护壁泥浆质量控制措施[J].施工技术,2015(S1):74-76.

[3] 熊启东,李成芳,孔凡林.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重庆建筑,2013(1):41-43.

上一篇:地铁列车牵引系统通信故障与改进研究 下一篇:桥梁GNSS监测点的布设与信号测试分析探讨